第61節(3 / 4)

然而,李恆泰的手段可不止這一招。

很快,李恆泰又找到幾個人,這幾個人,卻是崔實請人代筆的證據。

原來崔實自在書院做了山長,自知學問不深,心虛露怯,便想將自己塑造成一個不擅經義學問,但詩賦絕佳的形象,好取信於人,也免得因太過庸碌而被書院其他山長看不起。

但他本身詩賦也是平平,因此只能請代筆,只是真正有才之人哪裡甘心為人做代筆,因此他只能尋那出身貧寒的學子,或者屢試不第的潦倒秀才。即便如此,好詩文依舊難尋,為了維持文名,只要聽說誰擅長詩文又境遇不佳,崔實便暗中打探一番,如對方有意便買下對方出色的詩文。這樣與他做過交易的人,只李恆泰找出的,便有四人之多。而這四人中,更有一人當時多了個心眼,逼得崔實簽了個代筆的文書,上面清清楚楚地有著崔實的親筆落款。

如此一來,崔實剽竊抄襲之事便是鐵板釘釘地了。

連遠遠不如《忘齋筆記》的詩文都要代筆的人,又怎麼可能寫得出《忘齋筆記》?

之前因《忘齋筆記》而對崔實有多麼推崇的人,如今便有多麼厭惡憎恨他。

很快,幾乎整個大周的讀書人都知道了崔實的醜事,一時之間,口誅筆伐,路遇唾面,崔實變地人人喊打。

連皇帝都在聽說這件事之後怒斥崔實為天下讀書人之恥,著令奪去崔實功名,其子孫後代十代之內不準科舉,並以盜竊罪將崔實下獄,其家產被抄查,盡數送予宋天章的子孫作為補償。

聖上御筆親口定奪,崔實剽竊詩文一事便塵埃落定,再也無人敢有異議。

鶴望書院更是早已將崔實逐出書院,無數山長學子深覺自己有眼無珠,錯將小人當君子。而一些原本與崔實有隙的人,如卜若地,無不痛罵之餘拍手稱快。那些真正為書院著想的人也深覺慶幸,慶幸李恆泰揪出了這個害群之馬,使得書院淨地不再被這等小人玷汙。

因此,一時之間,李恆泰的名聲倒是好了起來,許多原本因為他以往名聲與身份而心存偏見的人紛紛對他改觀,覺得他這個學院監察干得不錯,書院上下也不再對他心存牴觸,連簪花宴都邀請他出席。

山長們很高興,襄荷也很高興,看到自己不喜歡的人倒黴總是愉快的,襄荷自然不會同情崔實。只是她同樣討厭李恆泰,初見時的印象太深刻,那樣狠毒跋扈的樣子,可一點也不像是個甘心幹實事兒的。

因此不管別人如何對李恆泰改觀,襄荷心中仍舊戒備著他。

後面發生的事,證明襄荷的戒備是對的。

崔實事件逐漸發酵,從書院到朝堂,從襄城到天下士林,再從士林到普通百姓,沒過多久,幾乎全天下人都知道了:鶴望書院有個山長是個竊據他人詩文的無恥文賊。

至此,事態開始朝著一個詭異的方向發展。

開始山長們並沒有察覺到什麼,依舊為李恆泰揪出崔實而高興,談及崔實也無不是痛罵。李恆泰要做什麼也無人阻攔了,而很快,李恆泰又揪出來一個蛀蟲。

這次是一個姓常的商院山長,這位常山長倒沒有竊據他人詩文,但是,他竊據了屬於書院的學田。

鶴望書院的學田最初是由前朝太|祖謝琰劃撥,鶴望峰周圍千頃良田盡歸書院所有,後來每個皇帝登基時,幾乎都會賜予書院良田,數百年積累下來,鶴望書院的學田已經累積到一個恐怖的數字,整個襄城有大半的土地都屬於書院,幾乎相當於一個親王的封邑。

而這些學田,也正是鶴望書院立足的底氣之一,使得書院之人不必依靠朝廷財政,也因此使得書院不必對朝廷言聽計從。

但是,書院的學田太多了,魚鱗圖冊上雖記錄地清清楚楚,但沒有人能對書院的每一塊學田瞭如指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