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劉建國嘮叨半天,符思南與林志剛對視一眼,才發現事情的複雜程度遠超預期,無論是集團收權,還是維持現狀,都有不少麻煩事需要處理。
用劉建國的話來說,隨著人員不斷增加,與燕朝各處的往來也會愈發頻密起來,整個集團的規模肯定會快速擴張,由此帶來的問題,可不是一件兩件,像原來那種臨時抱佛腳的辦法,已經很難維持了。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集團的正規化建設必須儘快展開,一旦拖到明年,必是天下大亂的局面。
依此來看,由工分不同所引發的人員無序流動,便是矛盾湧現的徵兆之一。
涉及到工資的問題,梁繼盛讓林志剛、符思南各自組織部內委員們討論討論,一起集思廣益,為集團規範化建設貢獻力量。
其中最主要的一條,便是要適應當下的實際情況,超前或者滯後,都會帶來更多麻煩。
梁繼盛的思路是循序漸進,既要保證正規化堅定不移地往前推進,也要充分考慮燕朝百姓的接受程度,哪怕因此多損失些銀錢,也好過被人趁機搞事,把眼前的大好局面破壞掉。
總之,下一步的深化管理,總部這個核心任務最重,各條線在進行自身建設的同時,也要顧全大局,逐步將各項作為規範到總部指定的框架中來。
這場由工分引起的討論,持續了很長時間,相應的共識,也在管委會的幾位高層中漸漸達成。
大家正在小院議論的熱鬧,王海洋領著曹廷義走進來,說是有事彙報。
從去年開始,在曹廷義的組織下,外出購糧大獲成功,及到五六月份的時候,已經基本完成春荒應急任務。
考慮到夏季正是青黃不接的時段,糧油價格處在高點,曹廷義的購糧工作便停了下來,轉頭去忙自家事務。
隨著各地秋收陸續展開,此時正是糧食最為充裕、價格最低的時候,曹廷義就去找王海洋商量,準備再出去跑跑,為來年多儲備些物資。
現在的問題是,崖東各處的農業收成相當不錯,但能不能支撐住自身發展,王、曹二人心裡都沒底,總之少了肯定要亂,可萬一出現大量剩餘,也是巨大的浪費。
王海洋、曹廷義來農莊找符思南商量,沒想到梁總他們也在,真是擇日不如撞日,乾脆一把彙報完了事。
對於買糧一事,梁繼盛想聽聽曹廷義的想法,穿越一年來,曹廷義所起的作用,絕對是獨一份的。
曹廷義的想法很簡單,現在來三亞務工的青壯越來越多,多儲備些糧油物資,有利於安定人心,算是一種託底之舉。
哪怕現在糧食夠吃,也應未雨綢繆,將日子弄的寬裕一些。
聽過曹廷義的想法,梁繼盛笑著點點頭,表示你說的有道理,買糧這件事,絕不是什麼臨時、應急措施,而是需要長久堅持的戰略行為,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海運部這邊只要做好準備,隨時可以出發,具體到數量方面,政策和去年一樣,只要價格合適,有多少就買多少,反正這東西又放不壞,農業部這邊多建些糧倉,一定要做到有備無患。
另外,還要做好招工宣傳工作,按照管委會這邊的預期,到明年年底,爭取能再引進兩萬青壯,將崖東地區的人員總量增加到四萬餘,力爭在後年初,突破五萬大關。
面對總部首長的雄心壯志,曹廷義作為燕朝土著,只能表示盡力而為,也不知集團費力引進巨量人口,未來又該如何消化?
談到這裡,曹廷義提出一個新想法,希望首長們能夠採納。
具體來說,就是近一年的外出買糧,利潤加上獎勵,曹廷瑞認為自己掙得的有點太多了,再這麼弄下去,實在是有些過意不去。
像糧食這種生意,發大財和昧良心是一體兩面,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