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控宇宙能量量化規律(2 / 3)

失敗與除錯,他終於成功量化出幾種常見恆星的能量輸出規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科學期刊上,瞬間在學術界引起轟動。 隨著研究的深入,徐陽意識到,想要真正掌控宇宙能量量化規律,跨學科研究必不可少。於是,他毅然決定攻讀博士學位,並選擇量子力學作為輔修專業。量子力學與天體物理,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實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在微觀世界裡,量子的糾纏、躍遷等現象,與宏觀宇宙中的能量傳輸、轉化有著微妙的相似性。徐陽試圖從量子層面探尋宇宙能量的本質,這無疑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量子力學的抽象概念、複雜數學模型,常常讓他絞盡腦汁、徹夜難眠。但他憑藉著頑強的毅力,逐漸融會貫通,提出了“量子 - 宇宙能量關聯模型”,大膽推測宇宙能量在微觀與宏觀層面的轉換機制,為學界開闢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然而,科研之路從無坦途。徐陽在研究黑洞能量量化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瓶頸。黑洞,作為宇宙中最為神秘的天體,其強大的引力場能吞噬一切,連光都無法逃脫,內部的能量運作機制更是超乎想象的複雜。現有的科學理論在解釋黑洞能量問題上顯得捉襟見肘,常規的研究方法完全失效。徐陽陷入了深深的困境,實驗資料雜亂無章,理論推導陷入僵局,多次嘗試均以失敗告終。外界的質疑聲也漸漸響起,有人認為他太過“野心勃勃”,試圖挑戰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同行的競爭壓力也接踵而至,不少科研團隊紛紛涉足這一領域,成果頻出,讓徐陽倍感壓力。 但徐陽骨子裡就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越是困難重重,他越是鬥志昂揚。他放下手頭所有工作,踏上了全球學術交流之旅,先後拜訪了數十位國際頂尖黑洞專家,與他們深入探討研究心得,汲取最新科研理念;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聆聽前沿報告,瞭解同行最新研究進展,拓寬研究視野。在一場國際黑洞研討會上,他偶然結識了一位來自俄羅斯的物理學家,對方分享了一種全新的引力波探測技術,這讓徐陽眼前一亮。他敏銳地意識到,引力波或許是破解黑洞能量謎題的關鍵鑰匙。 回國後,徐陽迅速組建團隊,聯合國內多所高校與科研機構,全力投入到基於引力波探測的黑洞能量研究專案中。團隊成員分工協作,有的負責改進引力波探測器,提高探測精度;有的負責搭建超算中心,應對海量資料運算;徐陽則親自把關實驗設計與理論分析。歷經數年艱苦攻關,他們終於成功捕捉到黑洞合併時產生的引力波訊號,並透過複雜的資料處理與理論建模,初步量化出黑洞能量的吸收、釋放規律。這一重大突破,再次震撼了科學界,徐陽的名字也被全球科研工作者所熟知。 科研成果的湧現,也帶來了諸多現實挑戰。一方面,科研經費的缺口日益增大。黑洞能量研究專案耗費巨大,裝置購置、人員開支、資料運算,每一項都需要鉅額資金支援。徐陽四處奔走申請科研專案,撰寫的申請書堆積如山,可獲批的專案卻寥寥無幾;拉商業贊助更是難上加難,企業大多追求短期經濟效益,對這種短期內看不到回報的基礎科研專案興趣缺缺。資金短缺嚴重製約了研究進度,團隊成員士氣低落,有人甚至萌生退意。 另一方面,技術洩密的風險也如影隨形。徐陽的研究成果價值連城,吸引了不少不法分子的覬覦。有商業間諜偽裝成科研助手,混入團隊,試圖竊取核心技術與資料;國外科研機構也頻頻丟擲橄欖枝,表面上邀請徐陽合作,實則暗藏玄機,企圖套取關鍵科研資訊。徐陽深知技術保密的重要性,加強團隊內部管理,簽訂嚴格保密協議,定期開展保密培訓;與公安部門合作,建立安防監控體系,及時排查安全隱患,確保科研成果安全。 與此同時,學術爭議也從未間斷。徐陽提出的一些創新性理論與模型,打破了傳統科學觀念,引發了學術界的激烈爭論。部分保守派學者對他的觀點持懷疑態度,公開質疑其科學性與可行性;網路上也掀起了一波波輿論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