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裡隱隱約約就提到了,裝配航母的過程中,犧牲了無數人。
他本以為是軍人,仔細想想,只不過是裝配的過程,並沒有交付海軍使用,犧牲的……恐怕是這些廢寢忘食埋頭鑽研的研發人員。
韓訓看過軍工相關的紀錄片,那些白手起家,懷揣著為國奉獻偉大理想,除了滿腔熱情,幾乎一無所有的開拓者,算算年紀,應該比蓋路口中的爺爺奶奶大不了多少歲。
韓訓總算主動關心起蓋路了,他無比好奇這位想要記錄研究員們身影的編導,會怎樣佈局這場飽含無私深情的紀錄片。
他說:“你的紀錄片大綱呢?拿給我看看。”
第136章
韓訓要大綱,蓋路當然立馬就翻包。
作為一位專業編導, 隨身攜帶專案稿件簡直是基本技能。
可韓訓接過“大綱”, 沒想到……這麼厚。
一疊列印稿訂成本, 邊緣還微微發黃, 一看就是經常翻閱的痕跡。
蓋路說:“這是初稿,裡面有很多地方是手工修改的,但是因為手上沒素材,所以暫時拿不定主意,我想等拍完片,過一遍素材再決定怎麼剪輯。”
韓訓寫劇本,大綱往往一兩百字, 最多不過千。
蓋路的大綱初稿, 洋洋灑灑的樣子, 彷彿一首跨越年歲的敘情詩, 列出了紀錄片的所有形式, 還詳細的寫明瞭他的想象。
比如, 開篇的特效是做自然風景還是老膠片, 整體的風格是懷舊還是現代寫實, 他都用文字寫了好幾種選擇,甚至猶豫不決的用黑色簽字筆、藍色圓珠筆、藍黑鋼筆的字跡,又在空白紙頁裡臨時做了補充。
內容詳盡, 寫滿了蓋路對這部紀錄片的期望,韓訓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說什麼。
他往後翻,見到了人物傳記。
時任航天衛星的工程師, 負責導彈研發的研究員,院士、總工、副總工,一頁一頁翻下來,韓訓甚至能夠從他們簡單的生平中,讀出蓋路的崇拜之情。
他抬起頭,看著滿臉期待的蓋路,神情複雜的問道:“這些人,不會都是你的爺爺奶奶吧?”
“是。”真正的紅後代連生活環境都十分高階,蓋路語氣裡都透著晚輩對長輩的崇高敬意,“我從小就是他們看著長大的,小時候我們都住一個院子,我還去研發工廠玩過。可惜我資質有限,沒法像哥哥姐姐一樣讀研讀博,跟著爺爺奶奶搞科研,又吃不得苦,所以讀軍大選的編導專業,大學到現在,一直在做軍工方面的紀錄片。”
軍工敏感、稽核多,繞是蓋路這樣渾身都是關係的關係戶,很多東西也只能剪輯點兒影片自我欣賞。
他聊起韓訓手上這本準備已久的大綱,滿是感慨的從大學畢業作品談到近年參與的拍攝。
幾乎每走一個地方,每完成一部作品,他都會對這本大綱進行改動。
他說:“我一直想剪出最好的紀錄片,來回報他們,所以前期準備做得很細,能夠想到的地方都認真的考慮過,像我姥爺、顧爺爺這樣比較熟悉的人,我都經常去看看他們,想想有沒有什麼遺漏的地方沒有考慮進去。”
韓訓看著文字和修改的地方,連拍攝物件的興趣、愛好都列得清清楚楚。
這一次的大型紀錄片,不是什麼人物傳記,蓋路寫的這些東西,剪輯之後可能根本不會出現在嚴肅正經的鏡頭前。
可他還是寫了,只期望在拍攝過程中能夠儘可能的展現出這些爺爺奶奶們的偉大。
紀錄片拍攝的第一位物件,時間約在下週。
韓訓收拾了一身潮溼的海風,揹著厚重的大綱回家。
他坐在沙發上仔細翻看蓋路對紀錄片的設想和主題,腦海裡清晰的浮現出好幾種紀錄片的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