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八十多歲了,還能有這種精神氣,韓訓旁聽起來都覺得格外興奮,這可是在教科書上見不到的活歷史,更何況,他談的還是至今威震八方的東風導彈。
總工不止一次提到當年合作的技術員,說著說著,他竟聊到了張總工。
“不知道你們知不知道那個張國慶,當年是我們圈子裡有名的高材生,到處都搶的人才,後來被調去……調去搞那個什麼機?”
蓋路補充道:“殲擊機。”
“對,殲擊機,還有驅逐艦。最開始就是來我們東風導彈幹了一段時間,解決了一個技術難題。”總設計師渾濁的雙眼都透著亮,“他是非常優秀的年輕人,當年我就想叫他留下來,但是國家需要,說調走就調走了,大家都在忙著做實驗,好多年都見不上一面。”
老年人稱呼另外一位老年人為年輕人,語氣裡都是感慨。
“小張啊,什麼都好,可惜身體不好。你們瞧瞧我,上個月還去院裡轉了轉,畫了個圖紙,他要是能多幹幾年,又能解決多少問題了。就算不去院裡,去學校教教學生也好,國家現在不缺錢了,可還是缺人。”
人才空缺已經成為了全球性難題,當年埋頭苦幹忍受貧窮生活的研究員,親眼看著祖國強大起來,心頭的期盼仍舊樸實。
總設計師知道他們認識張總工之後,聊起來更是精神奕奕,直接講張總工在東風導彈裡的傑出貢獻。
韓訓聽不明白那些軍工生產的監測資料,卻明白設計師對張國慶的賞識。
他們心裡幾乎沒有什麼嫉妒、排擠的情緒,能為國家做好研究,就是革命同志,值得託付全部的信任。
結束了總設計師對東風導彈的回憶,韓訓的當花瓶的工作繼續啟動。
韓訓去過顧爺爺孟奶奶家裡之後,再去其他爺爺那兒,明顯感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迎。
“小韓呀,孟妹子跟你聊張工了吧。”
“小韓啊,我這兒也有好多張工的照片,你們拍一點兒。”
在老人的熱情面前,蓋路都得靠邊站,彷彿韓訓才是紀錄片的負責人,他們一定要拉著韓訓,面對面的嘮嗑。
即使是一群陌生的老年人,韓訓也覺得他們熱情得可愛。
也許是他能夠從他們話語裡感受到一種純粹的追求,不為名利,不為錢財,只因為這是國家交予的任務,他們就會竭盡全力、不惜一切代價的完成。
接觸的人多了,韓訓發現,這些可愛的老人,負責的專案並不是限定在某個領域。
造飛機的技術員,也去研究過衛星。
搞導彈的工程師,也被調去研發過艦船。
經驗豐富的老一輩工程師,似乎個個都是軍工全才,哪怕是離開了熟悉的崗位,他們也能欣然接受新的工作,解決新的困難。
然而,無論在哪兒,他們都會說起張總工。
當年資源、人才無限匱乏的境況,導致國內的優秀人才不可能專一的鑽研擅長領域。
在老人們的集體回憶中,張總工負責的專案,橫跨海陸空,除了改造航母,他都參與了。
“造航母的時候,他在帶隊搞遠端空空導彈,後來我就參與到航母改造工程裡了。”其中一位爺爺說起航母,頗為得意,“那是我退休前最後一個任務,時間緊任務重,熬完那段時間,我住了院,還好沒死,不然就要錯過我們的自主研發的003了。等003航母正式命名,出航那天,我得仔細看看,然後去給他炫耀炫耀,這才能死得瞑目。”
古稀老人笑出一口老牙,他完全沒有對死亡的畏懼,面對鏡頭說出自己的期望,甚至高興的等待著死後可以再見老友。
漫長的紀錄片拍攝,一點兒也不枯燥。
韓訓渾身沉浸在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