稈,擰在一起成為一根“繩”,按照需求編出合適的長度。
把剛剛編出來的麥稈繩放置於木棍上面。
一邊用手輕輕壓住繩子,另一邊就將第一個小石頭換位打結。
就這樣第一個結實的扣也就形成了。
接著以相同方法,在第三個、第五個位置分別打結。
完成了邊緣之後才是正戲開場。
再取一束麥稈,確保其根部恰好位於木棍上的記號之處。
然後依次在第二個、還有第四個以及第六個繩索處完成綁結操作。
如果發現手頭麥稈不足,就需要再找一小捆新的麥稈加進來,連線起來並固定好。
如此重複剛才說的操作。
奇數繩索打結續草、偶數同理。
直到整個草蓆到達預設尺寸為止。
最後一步是給邊收口。
收尾的過程與起始時相似。
至於草蓆到底做得厚不厚,則完全取決於你用多少麥稈來做。
麥稈多了自然就厚實;少了就會比較薄一點。
雖然瓦片下面不能用特別厚的墊子,但是為了後續塗抹一層薄泥巴懸掛瓦片時能足夠堅固些,過於輕薄也會影響整體穩定。
無論厚度如何,每一紮麥稈量儘量均等。
一間十米寬的房子,得準備二十張草蓆才行。
蓋到現在房子的模樣已經初現規模了,沈睿姣他們才發現之前買的青瓦數目少了一些。
原因是實際房屋尺寸超出了最初設計藍圖的規定範圍。
加上屋頂尖部所需的瓦數也沒準確估計好。
算下來少大約三十平方米的瓦片。
沈離然與沈行書不得不又一次出門採購,又帶回了三十平方米的瓷磚,這次購物總共花去了他們四十多個銅板。
過了三天後。
所有草蓆都已經做好。
同時門窗也都安上了新面板。
只要窗戶能順暢開關,閉合時嚴密無隙就可以認為合格。
對門的要求更低。
門框窗戶外都額外預留了安裝木板的位置。
每天早晨移開這些隔斷,可以讓光線充分灑入房間中,並不妨礙空氣流通。
等到夜間或者是遇到惡劣氣候條件時,只需將擋風板裝回去就可以了。
不過現在沈離然的木工手藝越來越精湛了,連窗戶隔板上都能做出一些好看的圖案。
最後一項工作就是鋪設瓦片。
首先在草墊子上均勻塗抹一層泥巴,接著再將青色的瓦片一片一片地貼上去。
其實,鋪設瓦片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疊放起來不僅美觀大方,還能起到防水擋風的作用。
但是北方經常颳大風,時常會把瓦片給吹走。
為了安全起見,建房時人們便多了這一步用稀泥固定的步驟。
即便山谷裡沒那麼多風,但考慮到保暖效果,他們還是加了這項工程。
事實上,在鋪設瓦片期間,真正忙活的是沈行書父子倆和負責日常幹家務的劉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