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完油的豆餅,以1:7的比例加入溫水,裝入木桶浸泡四個時辰左右…”
蘇櫻指揮眾人將豆餅取出,放入溫水中浸泡。
四個時辰後,攪拌均勻,倒入鍋內,邊攪拌邊熬煮。
燒開後連湯帶渣舀入濾布中過濾,過濾後的豆漿再倒入鍋中。
以文火加熱,用蒲扇扇動鍋中豆漿,使其表面凝成一層膜狀皮。
用準備好的竹籤把油膜皮裹起來,放在擱箱上。
這是製取豆筍,大豆筍裹十層以上,小豆筍三層即可。
如此反覆,把鍋裡的漿膜提取完為止,擱箱擱滿抬到室外晾曬。
以陽光晾曬為主,天陰或雨天可採用灶內炭渣餘火進行烘烤。
眾人看著蘇櫻變戲法一樣弄出一擱箱的豆筍,眼睛瞪得溜圓。
往常自家點豆腐,都用筷子將油膜攪散,沒成想這玩意兒竟能提煉成一道吃食!
“呃,阿櫻啊,這豆、豆筍好是好,就是一鍋制不了多少!”林縣丞看著滿滿一鍋豆漿才弄出一擱箱。
這麼低的產量,要多少豆漿來製取?
“呃,林大人,若覺得豆筍不划算,可一次撈一張油膜掛起,那叫豆皮!晾乾更快。
與豆筍一樣,曬乾後易儲存,便於運輸,食用時先用溫水泡發變軟,炒肉、涼拌、煮湯、燉肉皆可。”
蘇櫻說著往鍋裡倒滷水,取掉油膜精華的豆漿還能點豆腐,只是口感差了許多,寡淡,沒大豆的香甜味兒。
豆漿變成絮狀豆花後,在模板中鋪上一層紗布,舀入豆花鋪勻,紗布摺疊,蓋住豆花,再倒豆花。
如此迴圈,直到模板裝滿,蓋上蓋板,用石塊壓住。
“這是豆乾,做豆腐口感不好,做成豆乾,加醬油滷製後味道鹹香,比豆腐好吃。”蘇櫻介紹道。
豆皮是中唐時期一位廚師無意中發現的,成為自家致富秘籍。
豆皮起源很多種傳說,各地都有幾百年上千年的歷史傳承。
豆筍是某地特產,有三百多年曆史,在豆皮的基礎上改進升級版。
這會兒扒拉出來給桐縣,經濟實用。
大豆營養豐富且含油脂,榨油、制豆筍豆皮、豆乾,剩下的豆渣充飢。
災荒年一百斤大豆足以讓一家三口熬過一個冬天活命,但同等重量的大米、麵粉不行。
“謝謝,阿櫻果然厲害!”林縣丞歡喜道。
“有了這些,桐縣就有了自己的特產,以後去梧縣的商隊,也可來桐縣進豆皮豆筍、大豆油!”
“是啊!”一眾曹吏亦附和道。
從早上一直守在這裡,不知不覺忙到深夜,人人不覺得疲憊,都興奮的不行,以後他們也有忙的!
“阿櫻啊,榨油、制豆皮、豆乾後,這豆渣可充飢、可做肥料,待日子好了,估計沒多少人肯吃,還有沒有其他法子,把豆渣利用上?”林縣丞想的遠些。
“呃,大人,可尋幾個制醬油的師傅,榨油後的豆餅制醬、或醬油亦是很好的原料,這樣就沒啥可浪費的。”蘇櫻建議道。
“對對對!怎麼沒想到呢!”林縣丞一拍腦袋。
榨油後的豆餅一部分拿來做豆皮等豆製品,一部分做醬油製品。
醬和醬油可都是金貴東西!
大家在辦公場地用晚餐,時彥、辰彥、權彥也跟著忙碌一天,從未想到一個不起眼的大豆,除了豆腐,還有這麼多花樣,真的長見識。
“阿櫻啊…”林縣丞坐蘇櫻旁邊,期期艾艾。
“大人還有不解處?”蘇櫻問。
“不是,是那個、說是你那裡有水泥,能不能、我們桐縣也想修路,復刻梧縣,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