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貧民就算吃不上飯也要喝上一杯——至少一杯烈酒下肚,他們的身體能多溫熱一陣。
並且酒也被當作是藥物的一種。丹馬克人誰有個小病小痛、咳嗽眩暈的,都管他三七二十一,總之先來一杯再說。
酒也是教會最大的資金來源之一。
——丹馬克最古老的幾種酒,都是修道士們發明並釀造的。其中苦艾酒更是由來已久的“教會藥物”。
茴芹、茴香以及苦艾這三種藥草經常被稱為“聖三一”,既“三位一體”,象徵聖父、聖子與聖靈。
而苦艾酒的核心成分就是茴芹、茴香以及苦艾。
過去,在千年不遇的極寒日子裡,修道士們曾在砂糖塊上滴入一、兩滴苦艾酒,並將滴入酒液的砂糖塊送給掙扎在飢餓與嚴寒中即將死亡的人們,奇蹟般的,吃下了糖塊的人們都倖存了下來,自此這種滴入苦艾酒的砂糖塊就成了一種正式的“聖餐”。
教會不但會定期向自己的支持者、信眾提供定額的免費酒水、以及滴入了酒的砂糖塊,並將之稱為“神賜予的溫暖”,還會宣稱只要喝自己教會的酒就能遠離病魔與邪惡。
有些教會每年都給捐贈到一定金額的信眾送去教會自釀的酒,說白了就是以“回饋信眾”的名義賣酒。
先別說教會不可能容許自己最大的資金來源被截斷,光是“聖餐”的存續就讓教會不可能讓步。
國王想要讓酒變成皇室與貴族的專享特權,這是擺明了要和教會過不去。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養母 21
國王之所以會認為禁酒令是個好點子,除了酒在丹馬克人心中有著神聖的地位、酒很賺錢以外,當然還有別的原因。
天寒地凍裡,丹馬克人最愛乾的事就是喝得醉醺醺的。
喝得醉醺醺的人別說好好工作了,能醒著都不容易。丹馬克人工作經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些人甚至只要嘴裡還有一口吃的,手裡的瓶子裡還剩最後一口酒,就不會去工作。
縱然皇室與貴族可以把人當畜生使,可就算是皇室與貴族也過度榨取平民,使用奴隸——丹馬克人不光能不工作就不工作,對於生養孩子這件事也不怎麼上心。
畢竟丹馬克的天氣這麼冷,能順利活下來的孩子不多。家裡多一張嘴巴,又得讓一家人辛苦不少。丹馬克人雖然樂意在溫暖的被窩裡做一些能暖身子的事情,卻不喜歡這些事情帶來的“後遺症”,也就是孩子。
所以迪特、貝特與雷特當年在街上流浪時才會有那麼多的夥伴。
丹馬克的人口有限,縱使是皇親國戚也沒法讓自己領地裡的人口迅速增加。要是再虐待平民與奴隸,平民與奴隸說不定會跑到別的地方去,或者是直接死亡。
如果能禁止丹馬克的平民飲酒,那麼喝得醉醺醺、因而無法工作的人就會減少,長期酗酒、不願意把錢花在養育孩子上頭的人也會減少——至少皇室與貴族們是這麼想的。
這群當權者想當然地認為只要解決丹馬克人飲酒成性的問題,就能大幅提高國民的工作效率,以及國民生養孩子的意願。
另一方面,在神權大於君權的丹馬克,國王的行動始終受制於中央教會。倘若酒這條經濟命脈被皇室與貴族牢牢地掌控在了手中,則教會要麼選擇向皇室、向貴族低頭,要麼直接和皇室以及貴族開戰。
任何戰爭,軍費支出都會是巨大的。且在軍費之上,還需要充足的人力來保證前線有人衝鋒陷陣,後勤有人補給不停。
換作是沒有內亂之前的中央教會,神權與君權開戰,君權必輸無疑——別說普通的民眾篤信神明瞭,就是騎士以及士兵裡信教的人都超過了九成。遑論不少貴族本身就是堅定的信徒。
然而內亂暴露了中央教會的醜陋,這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