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不無調侃地笑著應道。
海漢與安南雖然是盟友,但出於安全和長期控制的考慮,在軍火裝備的出口方面卻是一向卡得很緊,很多東西並不是安南人拿多少錢就能買到多少。安南向海漢下的軍購訂單上的內容,十成能買到六成就可以偷笑了。至於交貨期,這一向都不是安南人會在意的交易條件。
“不過他們這次買的軍火數量不少,要是最後沒跟瀾滄國幹起來,這批軍火流入他們的武器庫,那今後兩三年大概都不會再接到他們的訂單了。”白克思對這批軍火最終是否會在戰事中派上用場還是存在一定的疑慮。
海漢並不希望賣出去的軍火成為買主的庫存,只有不斷的消耗,軍火生意才能長久地做下去,而戰爭無疑是刺激軍火消耗的最佳手段,如果安南真跟瀾滄國打一場全面戰爭,那麼一次性賣給安南兩年的軍火供應量似乎也沒什麼問題。
“參謀部認為爆戰爭的可能性非常高,除了兩國之間的宿怨以外,安南目前向外擴張的意願也是很強的,但南邊的占城和真臘都不是那麼好對付,北面的大明就更不用說了,東邊跟我們隔海相對,也就只剩下西邊的瀾滄國能動一動了。”王湯姆解釋道:“事實上我認為他們可能這幾年裡就一直在等著瀾滄國先動手,以便有足夠的理由動一場對外戰爭。”
對於這兩個相鄰的國家來說,彼此都是現階段唯一適合開戰的對手,在這樣微妙的局面之下,戰爭似乎已經無法避免。而唯一有能力阻止這場戰事的海漢,卻找不到任何理由來做這件事。恰恰相反的是,除了能向參戰國出售武器之外,也還有其他理由讓海漢冷眼旁觀,甚至是在暗中推波助瀾。
“一旦戰爭爆,移民市場的價格就會下滑了。”一直旁聽沒出聲的施耐德終於開口話:“勞動力可以長期為我們創造價值,比一錘子買賣的軍火貿易更划算。直到現在,我們也還在收穫當年安南內戰帶來的人口紅利。”
當年安南內戰中流離失所的戰爭難民多達數十萬,而海漢抓住這個時機收納了大量的安南難民。在海漢目前所統治的人口當中,安南裔歸化民的數量依然佔據著相當可觀的比例。這些歸化民已經在工廠、礦山、軍隊、航運、種植園等各個行業中為海漢工作數年,所創造的財富價值也遠遠過了當初引入他們的花費。海漢正是從中嚐到甜頭,到現在都還是會對爆戰事的地區有著特別的興趣,哪怕是遙遠如山東半島,也會想方設法將當地的難民運回自己地盤上進行安置。
如果近在咫尺的中南半島上再次爆戰事,那不想可知交戰地區肯定會大量地出現難民,而不管是瀾滄國還是安南國,屆時大概都不會有餘力和心思來安置這些難民,這個時候由海漢出來充當救苦救難的大善人就再合適不過了。海漢在處理安置難民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屆時只需派出一支隊伍,帶夠糧食補給到戰區去,將難民組織起來乘船渡海到海南島就行了。
正如施耐德所說的那樣,海漢從這種人口遷移中將會獲得的長期受益,肯定是遠遠過一錘子買賣的軍火貿易。雖然這聽起來似乎很不人道,但在這種亂世之下,難民能夠有活下去的希望就已經謝天謝地了,何況他們到了海漢治下之後,生活水平或許還會大大好過以前,背井離鄉也並不見得就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