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魅力不在謝拾本人,而在“狀元郎”這一身份,在於科舉入仕帶來的階級躍升。謝拾這位昔日的農家子站在這裡便是最好的證明。
次日,謝拾便收拾行囊,拎包入住。
喬遷新居當天,謝拾設宴款待一眾好友。既是慶賀喬遷,亦是與姚九成踐別。
當初與謝拾一同赴京趕考的兩名同伴,張宥已經決心留在京城,備戰下科會試;而姚九成本身家大業大,又放心不下家中妻小,自然難有在舉業上孤注一擲的決心。
他選擇先行返鄉,日後再捲土重來。參加過謝拾的喬遷宴,明日一早他就要離京。
喬遷宴結束,嚴元浩等人先行一步,而出自襄平府學的姚九成、張宥與徐守文三人則留了下來,進行又一場小小的同窗聚會。於姚九成而言,或許算是踐別宴罷?
或許是離別催人,或許是酒意醉人。幾人此時都情不自禁回憶起昔日的府學生涯。
“一晃眼八年過去,誰能想到當初的小三元竟然成了本朝第一個六元及第?”姚九成環顧一圈,笑眯眯地感慨道,“當年的我只怕也想不到,自己如今竟然已經成了舉人。”
他的話語道出了張宥的心聲。後者連連點頭:“若非有知歸敦促,令我不敢懈怠,今年二月的鄉試,我是無論如何都難上榜。”就是因為前方一直有謝拾領跑,追趕在後的他才會拼盡全力跑出自身最好的成績。
不得不說,與謝拾同舍乃至同窗的生涯,於張宥在內的府學諸生都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若是沒有謝拾不顧死活將他們卷得飛起,很難說他們能在如今的年齡就中舉。
徐守文的感慨比姚、張二人更深。
畢竟他人生啟蒙階段便是與謝拾一道度過的。如今談及舊事,腦海中便忍不住浮現出當年私塾中的種種,再回顧時只覺得鮮活無比。兒時的一樁小事都能令人會心一笑。
而憶起舊事就不免憶及舊人。
姚九成與張宥想到的是他們的另一位舍友,在謝拾之前便中舉的顧懷璋。
以其十七歲中舉的天資,而今六年過去,本該有極大希望中進士,奈何卻因接連守孝誤了舉業,進度反而被謝拾遠遠落下。
徐守文想到的卻是昔日一同在私塾啟蒙的四名同窗——力爭上游的趙立新、踏實穩重的王臨,天賦稍遜一籌的方朋與吳躍。
他們的發展與所有普通讀書人一般。至今只有趙立新與王臨順利進入了縣學。
當年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六個孩子,十餘年之後再看,彼此的道路已有天壤之別。
饒是生性淡泊、連謝拾的卷王光環都能抗拒的徐守文,此刻亦不免生出幾分唏噓。
與隨遇而安的自己不同,徐守文深知謝拾從小便有雄心壯志。無數讀書人掛在嘴邊的修齊治平,後者卻是真切放在了心裡。
他望著即將入職翰林院的謝拾,替後者高興的同時,心中亦泛起一陣難言的複雜。
……小師弟太年輕,走得也太快,大家都被甩在身後,卻不知幾人能與他同道而行?!
嬴天塵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