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只是三伯孃肯定要想家,他們都是大人,做決定也是深思熟慮的,這個他也就不插嘴。
又說起林毓貞和林承澤的事情來,林毓雋道:“到時候我想辦法給你四伯和大哥走動一下,就算榜下即用,去的地方差別也很大。”
這個是實情,差別真的很大,去江南和邊地那可是天差地遠的。
林重陽道:“這個要的,三伯我那裡還有些銀錢,你拿去用。”
林毓雋自是不肯,他笑道:“走關係的銀子我已經備好了的,再說如今你中了狀元,可比你大伯當初走關係輕省好多呢。”
當初給林毓鋒走關係要個實缺,可真是煞費苦心的。
林重陽知道三伯在京城這些年也不是白呆的,都摸索得門清,他自然受教。至於住處,新買宅子旁邊那棟小跨院就是和別人共享地皮,一前一後各有小院,到時候如果有機會就將隔壁院子買下來,家人們就可以住在一起。
林重陽也就不急著搬家,等朝考去各衙門報到,大家一同祭祖回來再說搬家的事兒。
十五日一早他們去吏部參加尚書楊琦主持的朝考,考試為期一天,閱卷官為吏部、禮部、都察院、翰林院各堂官,然後匯總會試以及殿試成績,最終分定等級。
其中殿試成績佔六成,會試和朝考成績各佔兩成。
所以殿試成績決定仕途未來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
……
三月二十,吏部便公佈了新科進士的分配方向。
優等三名,一甲那三位。
一等十七名,跟殿試名次一模一樣,庶吉士人數只有十七個,可見要進翰林院有多不容易。
二等一百名,名次略有所變化,比如原本靠後的提進來,原本靠前的被踢出去。
林毓雋、莊繼法、藍琇、謝景行等幾個在二等。
三等一百八十名。
王文遠、林承澤、孫機、林毓貞幾個被列入了三等。
這個讓林重陽很意外,他感覺按照成績,王文遠和孫機肯定應該會留京的,結果被編入了三等,他就知道朝考裡面貓膩還是很多的。
不過陸延的名次倒是提升了,這一次和趙文藻一起考入庶吉士之列。
按照慣例,狀元郎授翰林院修撰,從六品,直接入職翰林院。
庶吉士也進翰林院,不過沒有鼎甲的待遇,他們要跟著教習學習,然後由教習安排差事,三年或者六年不等再轉正為修撰或者編修,以後就基本複製鼎甲路子。他們和一甲三名一樣,都是將來各部堂官以及內閣的儲備人才。
考核二等的林毓雋等人,被稱為觀政進士,直接分派去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等部門實習觀政,等六年一次的京察之後如果有缺就頂上,也可以外放做地方官,升職速度並不慢,至少比三等好太多。不過這些人最高能做到各部侍郎等官,要進內閣是不可能的了。
至於王文遠這些三等進士,直接外放各布政司觀政,或為知縣或者為州府低階官員。雖然他們是三等進士,但是出缺並不困難,是堂堂正正的榜下即用,絕對不會如其他出貢官那麼困難,幾十個甚至上百個人官爭一個缺,誰送禮多算誰的。像林毓鋒出缺,就靠著跑關係才能跑到一個實缺,否則單靠等,只怕十年也輪不到的,輪到也是什麼窮地方的教諭訓導之類。
但是三等進士一般來說其前途也是看得見的,除非朝中有人幫襯,否則最高也就做到知府一類,升遷也不過是地方的變換,職務不可能再往上走,所以還是很痛苦的。
孫機、王文遠、林承澤被打入三等,這個還是很讓林重陽出乎意料的,畢竟這三人都是進士出身,又不是同進士!
大家差不多也能知道一些,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