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朝堂之上的爭鬥已然硝煙瀰漫,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雙方的角逐令朝中氛圍緊張到了頂點。吳王李恪的中立之態,被兩派視作潛在的威脅,雙方不約而同地開始對其施加壓力。
太子黨率先在朝會上提及吳王的一名近侍貪汙鉅額財物的舊案,此近侍曾是吳王麾下頗受信賴之人。太子李承乾態度看似溫和,實則言辭尖銳地說道:“吳王叔,我等共侍朝堂,自當清正廉潔。此次案子出了這等內鬼,我想這背後定然有需處置之事,咱們理應查清真相。”
吳王面露難色,卻明事理地說道:“太子侄兒所言極是。寬官向來不與民爭利,我定會依法查辦。”
然而,魏王黨並未放過此次打壓吳王的契機。魏王李泰在朝堂上連連出手,他指使心腹揭露吳王的親信在某次征討邊境蠻族時私下收受賄賂,甚至故意拖延戰事。魏王此刻手持奏摺,盯著吳王的目光猶如豹子緊盯獵物:“叔父,廷議之時,讓您聲譽受損,侄兒深感愧疚。但王爺更應顧全大局。”
魏王派的攻勢未曾停歇,朝會後的夜晚,魏王李泰秘密約見了軍中某位將領,企圖暗中破壞吳王的軍事支援。他們心中籌謀的是對吳王的打壓並非單一之舉,而是系統性的圍堵。在這個月黑風高的密室中,魏王低聲說道:“吳王再好,也並非繼位的合適人選。此人一旦失勢,我們在軍中的地位將堅不可摧。”
隨著太子黨與魏王黨從多方面的聯合打壓,吳王的勢力逐步被削弱,幾乎所有的親信都遭遇困境,不斷有人失勢,也有企圖自保而改變陣營之人。致使他最終逐漸被排擠至決策圈的邊緣,喪失了爭奪儲君的機會。他陷入了深深的沉默,面對昔日同僚的背叛和親情的裂痕,無法再做出有效的反擊。
吳王對信任他的人表示無奈和歉意:“沒錯,我原本不想捲入任何一方的爭鬥,現今卻成了被捨棄的棋子。朝堂不再是公正和清明之所。”
“此事絕非空穴來風的謠傳,吳王的親信貪汙哪怕最後一粒粟米,責任都不可推卸啊,”太子黨中的一員官員陳述案情,神色莊重。
“此番事情來得突然,我必須徹底清查,哪怕有損個人名譽,”吳王回應著,臉色愈發蒼白。
“近來魏王的親信四處蒐羅叔叔的不法行為,似乎準備發起一輪攻擊,叔父,您可要小心了。” 李承乾既是警告也是施壓。
“我看此事並非表面這般簡單,吳王叔恐怕您也要小心,有許多變化難以看清時,真相往往深藏不露。”魏王話裡有話,嘴角泛起一絲冷笑。
吳王李恪原本在朝中佔有一席之地,伴隨頻繁的內部爭鬥,他的角色驟然黯淡。在他的勢力開始遭受接連打擊之後,朝中其實力急劇衰退,更多時候他只能以旁觀者而非參與者的姿態出現。
太子黨首先巧妙藉助了朝廷的監察機構,令其頻繁對吳王的行動展開調查。這一切使得李恪的諸多私密活動都受到了極為嚴格的監督。太子李承乾在一次密談中對監刑大臣說:“讓吳王感受到朝廷的重壓,其他之事無需糾結。”
不久,吳王的一個遠親因濫用職權被舉報,雖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太子黨卻有意將其放大,對吳王的影響力造成了實質性的衝擊。在朝堂討論會上,一名太子黨的官員公開指責吳王包庇親信。“吳王,您的親信因濫用權柄被舉報,難道是您肆意妄為法外施恩嗎?” 這名官員聲色俱厲。
魏王黨則直接找上了吳王的親信,暗中給予誘惑,以優厚的職位動搖他們的忠心。在這樣的雙重打擊下,吳王的謀士逐漸變得怯懦和動搖。一名剩餘的忠誠謀士私下無奈地對吳王說:“如今咱們四面受敵,即便想保全自身也有口難言。”
見局勢不穩,吳王私下謀劃對策,可四周的局勢已難以完全掌控。在北郊的一座私密茶館內,他召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