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有悖皇恩。
如果換了天德、伯仁、 別說是五年平遼,半年就把努爾哈赤給打的回松花江老家摸魚了。】
【說的好,別說常遇春,就是常茂茂太爺也夠黃臺吉喝一壺的。】
【常茂,還茂太爺。吹吧,一個被朱元璋扶了二十年的阿斗,你們也好意思說。】
【什麼叫阿斗?《常茂掃北》聽說過沒?】
【沒有,只聽過燕王掃北。】
【這還怎麼樣,哪個野史裡的故事?】
【常茂就算了,鄧鎮在洪武中期就獨自帶兵平定江西的叛亂,二十年還跟著馮勝出徵遼東。還參與了捕魚兒海之戰。常茂、李景隆、徐輝祖、鄧鎮四個少國公中最為出類拔萃的是鄧鎮。】
【常茂怎麼就不如鄧鎮了?遠征遼東那次,常茂也去了啊。】
【常茂是去了,也打破了老朱對他的希望,順帶把老岳父給坑了,才讓兵痞藍玉上位。】
所謂的名將都是建立在強大國力基礎上的,比如漢朝的衛青,原本是騎奴,也沒有打過仗。
只是因為出身低賤,沒有根基,能更好的完成劉徹的意志,所以才被漢武帝委以重任,做了將軍。
在衛青羽翼豐滿的時候,漢武帝就開始扶持霍去病。衛青霍去病都死後,就扶持李廣利。
任人唯親是漢武帝一貫的風格,衛青霍去病能成一代名將,李廣利卻只能投降大腕。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前期漢朝幾十年積累,家底雄厚,經得起揮霍。
後面李廣利時期,家底敗光了,優秀的兵員也沒有了,所以只能打敗仗。
這些名將通常都出現在王朝初期,所以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就像很多軍事迷津津樂道的拿破崙、隆美爾一樣,他們前期都是猛如虎,後期菜如雞。
並不是他們不行了,而是國力衰敗所致。
人們看歷史,都是從英雄史觀看問題,而脫離唯物史觀。
認為歷史是英雄創造的,朱元璋、朱棣到了明末就能拯救他們心心念唸的大明。
還說大明滅亡是因為沒有錢,朱元璋去了,就能用錦衣衛逼著大臣出錢。
真是搞笑,錦衣衛就一定要聽朱元璋的?
崇禎的時候,東廠錦衣衛都有,就是逼不出錢來。
抄家的結果就是肥了大臣,國庫依然空虛。
朱元璋來了明末,要麼被錦衣衛搞死,要麼也是煤山自縊。
想拯救大明,痴人說夢。
這話,和英雄史觀的人自然說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