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律詩來解析《從周易哲學視角看〈三國演義〉第 81 回:復仇與命運的交織》:
(一)《易理析三國八一回》
兄仇似火燃心上,易理之中命運彰。
義弟張飛性剛烈,急催白甲釀災殃。
東吳暗湧風雲變,蜀漢興兵意氣揚。
卦象冥冥恩怨繞,興衰皆在復仇場。
(一)詮釋:
首聯“兄仇似火燃心上,易理之中命運彰”:
在《三國演義》第 81 回中,關羽之死讓劉備和張飛心中燃起了復仇之火,這股仇恨的火焰如同熊熊烈火難以熄滅。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強大的“勢”,而這種“勢”推動著人物的命運走向。“易理之中命運彰”則點明瞭周易哲學所強調的命運並非偶然,而是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劉備和張飛的復仇之舉,看似是他們個人的選擇,實則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和人物性格等多種因素影響下的必然走向,這與周易中對命運的理解相契合。
頷聯“義弟張飛性剛烈,急催白甲釀災殃”:
張飛性格剛烈暴躁,這是他的顯著特點。在這一回中,他急切地要求部將在短時間內準備好白旗白甲,這種急躁的行為體現了他性格中的缺陷。在周易哲學中,萬事萬物都有其平衡之道,張飛的性格過於剛猛,失去了平衡,必然會引發不良後果。“急催白甲”這一行為成為了他命運轉折的導火索,最終導致了他被部將範疆、張達所害,釀下了災殃。這也反映了周易中“過剛易折”的道理。
頸聯“東吳暗湧風雲變,蜀漢興兵意氣揚”:
東吳方面,面對劉備的興兵復仇,內部也暗湧著各種風雲變化。孫權需要應對來自蜀漢的強大壓力,同時還要權衡內部的各種勢力和意見。這正如周易中的“變卦”,局勢不斷變化,充滿了不確定性。而蜀漢一方,劉備為了雪弟恨,毅然興兵,全軍上下意氣揚揚,充滿了鬥志。但這種意氣用事的行為,在周易哲學看來,可能是一種過於衝動的表現,缺乏對局勢的全面考量,為後續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尾聯“卦象冥冥恩怨繞,興衰皆在復仇場”:
整回故事中,人物之間的恩怨情仇如同一個複雜的卦象,冥冥之中似乎早已註定。劉備、張飛與東吳之間的仇恨糾葛,讓他們陷入了復仇的漩渦。而這種復仇的行為,無論是對蜀漢還是東吳,都帶來了興衰的轉折。從周易哲學的角度看,事物的發展是一個迴圈往復的過程,復仇的行為雖然在短期內可能帶來一些快感和滿足,但最終可能會導致更大的災難和衰落。這一回的故事,正是這種命運迴圈的一個體現,人物們在復仇的戰場上,不斷地演繹著興衰的變遷。
(三)《三國演義》第81回名為“急兄仇張飛遇害,雪弟恨先主興兵”。以下是其梗概、主題及相關經典詩句:
1. 梗概:
劉備不聽趙雲、秦宓、孔明等眾人的勸諫,執意要發兵七十五萬討伐東吳,為關羽報仇,並令諸葛亮保太子守西川。
在閬中的張飛報仇心切,下令軍中在三日內建辦白旗白甲,掛孝討伐東吳。部將範疆、張達表示一時難以置辦齊,希望能寬限幾天,張飛一聽大怒,將二人綁在樹上鞭撻五十鞭,並下死令兩日不完就殺頭。
範疆、張達二人被逼無奈,趁張飛喝醉之機,入帳殺了張飛,割下首級,逃往東吳。
劉備得知張飛被害,痛苦不已。他讓關興、張苞折箭為誓,永相救護,隨後率領大軍,以吳班為先鋒,關興、張苞護駕,討伐東吳。孫權則派諸葛瑾去說服劉備與東吳和好,共討曹丕。
2. 主題:
手足情深與復仇執念:此回鮮明地展現了劉備、張飛、關羽之間深厚的兄弟情誼。關羽被東吳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