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分段建造——總裝合攏”的建造模式。
也就是說,先把航母的結構分成若干個區段,每個區段在分段場內加工製作,最後再運至總裝場進行搭接和合攏。
這種建造模式,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縮短工期,還能做到專業化分工,保證施工質量。
當然,分段的尺寸劃分,也不能隨意為之,必須綜合考慮加工,起吊,運輸等多種因素。
為此,林陽沒少絞盡腦汁,他仔細測算了廠房的空間尺寸, 起重機的起吊能力運輸船的載重量。
最終決定:將航母的船體劃分為 20 多個區段,每個區段重約 3000 噸,長約 80 米。
這個尺寸,不僅能輕鬆地在分段廠房內加工,也便於水路運輸和起吊就位,可謂是多方權衡後的最佳選擇。
區段的劃分確定後,林陽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詳細設計中 他率領設計團隊,日以繼夜地繪製著每一區段的加工圖紙。
從建造骨架到鋪設外板,從開設艙口到劃分艙室,每一道工序 每一個細節都要經過反覆推敲,確保萬無一失。
圖紙繪製完成後,林陽又親自帶隊,深入施工現場,對重點工序和關鍵部位進行了實地勘察和技術交底。
他向施工人員講解圖紙,傳授技巧,現場解答疑難,鼓舞鬥志……恨不得自己變成幾個人,那勁頭簡直比年輕人還足!
就這樣,在一張張圖紙和一次次技術交底後,一個個鋼鐵巨獸的骨架漸漸成型:
那筆直的龍骨橫臥在航母的最底部,左右對稱的肋骨和縱骨,錯落有致地排列在龍骨兩側,這個巨型鋼架,將是 10 萬噸鉅艦的中流砥柱,扛住洶湧的風浪,承載起艦島與艦樓。
製作精良的大型鋼板被一塊塊吊裝上船架,由無數的螺栓鉚釘緊緊固定 焊工們戴著厚重的面罩,舉著噴著火星的焊槍忙碌穿梭,在鋼板的接縫處留下一道道整齊美觀的焊痕。
一張張切割下來的鋼板被扔進專門的成型機,經過 1000℃的高溫加熱,再用 2000 噸液壓機來回碾壓,最終彎曲成型,組成了航母的外殼板。
為了提高艦體的強度,林陽還想出了一個妙招:在兩塊外殼板之間,設定上百個由不鏽鋼製成的小隔艙,隔艙裡面灌入了特製的減震填料。
這樣,不僅大幅提高了艦體的抗衝擊能力,還起到了隔音降噪的效果。
很快,在這群可愛的種花工人的辛勤勞作下,一個個碩大的區段像變魔術般拔地而起:那鼓鼓的艦首,高聳的艦尾,挺拔的舷牆,還有錯落有致的甲板……
它們互不相識,卻又血脈相連,就等著總裝場上的那一刻團聚 那一定是感人至深的時刻!
……
組裝航母艦體只是第一步,接下來的任務更加艱鉅 那就是打造航母的大腦——指揮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航母指揮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是指揮員的戰鬥堡壘,更是全艦作戰的神經中樞
如何建造一個安全 ,可靠。 先進的指揮塔,是擺在林陽面前的一道難題。
他凝神苦思,突然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絕妙的點子:既然航母的體型這麼大,指揮塔遠離艦體中央,受到攻擊的機率就小很多。
於是,他將指揮塔前移,設定在艦島的前端。
這個前置指揮塔的設計在當時可謂獨樹一幟,大大降低了指揮所被擊中的風險,同時還能減輕艦體的縱傾力矩,可謂一舉多得。
但問題是,如何在狹窄的塔樓內塞下那麼多人和裝置呢?
林陽靈機一動,乾脆打破常規,用迴轉餐廳的佈局:指揮所分上下兩層,上層放置雷達 通訊等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