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嘆大唐往昔盛景殤(1 / 3)

小說:屈尊屈就 作者:周公成子

有一次,李龜年應邀到岐王府中作客。當客人到達之後,家伎們開始演奏音樂,那樂聲剛剛響起,李龜年就像一個敏銳的音樂偵探,立即說:“這是秦音的慢板。”隔了一會兒,他又像一個精準的預言家,說道:“現在正演奏楚音的流水板。”懂得音樂的岐王在一旁點頭稱是,就像兩個音樂的知己在無聲地交流。音樂結束後,岐王為了表示對李龜年的敬重,特地贈以“破紅綃、蟾酥紗”這樣一些珍貴的絲織品。

他放下這些珍貴的絲織品,徑自掀起隔開賓客與樂人的帷幕,把擅長彈奏秦音的樂人沈妍手中的琵琶拿了過來,盡情地撥弄起來。那一刻,他彷彿進入了一個只屬於自己和音樂的世界,周圍的一切都不存在了,他對音樂的熱愛就像是飛蛾撲火,熾熱而純粹,看起來他喜愛音樂已經到了目中無人的地步。大約岐王李範也不會怪罪他,因為岐王向來對音樂家是十分尊重的,他就像一位寬容的長者,理解幷包容著李龜年這種對音樂的痴迷。

“安史之亂”後,唐宮中的樂人就像被吹散的蒲公英,四處逃散,流落異鄉。李龜年也流落到了民間,他的命運如同從雲端跌入了泥沼。安史之亂過後約十年,杜甫在湖南潭州遇到了李龜年,那時他們的年紀都已不輕,歲月在他們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故人相聚,就像兩條曾經奔騰的河流,在經歷了無數的曲折後再次交匯,自然是感慨萬分。杜甫看著眼前這位曾經在宮廷中風光無限的音樂家,如今卻如此落魄,心中的情感如同洶湧的潮水,難以抑制,因此即席賦詩一首:“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這首詩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了他們曾經的輝煌和如今的滄桑,每一個字都飽含著深深的嘆息。

李龜年在湘中漂泊的年代,當然仍然是以他的本行音樂來換取衣食。有一次,他在湘中採訪使的宴會上唱歌,第一首唱的是王維的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他的歌聲如同一隻溫柔的手,輕輕撥動著人們內心深處那根思念的弦。那紅豆彷彿就在眼前生長,每一個音符都像是紅豆的化身,飽含著深深的思念之情。這思念不僅僅是對遠方愛人的思念,更像是對往昔盛世的思念,對曾經宮廷生活的懷念。

第二首他仍然唱的是王維的詩:“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餘。徵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附書。”當他唱出這首詩時,就像是一位孤獨的旅人在訴說著自己的故事。那清風明月彷彿也染上了相思的色彩,他的歌聲如同穿越了時空,將人們帶到了那個離別的場景。徵人遠去,留下的是無盡的思念和等待,而李龜年的歌聲就像那等待中的歸雁,帶著一絲希望,卻又充滿了無奈。他唱起這些曲子,不僅勾動了自己的興亡之痛與個人的無限愁思,也深深地打動了聽眾。聽眾們就像被施了魔法的木偶,沉浸在他的歌聲中,對大唐盛世——開元、天寶年間的種種繁榮有著無窮的回味與眷戀。李龜年在唱完這些歌曲後,忽然覺得心頭劇痛、頭昏眼花,就像一艘在暴風雨中航行的小船,突然失去了方向,不禁昏倒在地。四天以後他才從昏迷中清醒過來,對家人說:“我做了一個夢,夢見二位妃子令我教他們的侍女蘭苕唱祓禊歌(一種超度亡靈的歌),教了四天,他們就讓我回來了。”於是,有好事者就在李龜年昏倒的地方建了一座“二妃廟”以示紀念。看起來李龜年對唐明皇的感情很深,他就像一位忠誠的臣子,即使在王朝覆滅之後,依然懷著深深的眷戀。這種感情不僅僅是因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禮教思想的束縛,更重要的恐怕是他和唐玄宗李隆基有著共同的愛好,他們都是真正的音樂家,是“知音”。

野史記載中,唐開元中,樂工李龜年、彭年、鶴年兄弟三人皆有才學盛名。彭年善舞,他的舞蹈如同春風中的柳枝,輕盈而富有韻律,每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