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什麼想法?莫非太守又要製造什麼紙了?”
劉敬點了點頭:“咱們製造的紙還不夠精緻了!”
左伯皺起眉頭來:“這是何意?”
“竹紙雖可用來寫紙,但相對來講,仍是粗糙了點,且如果將其折起來的話,這紙就會有很明顯的摺痕,時間長了,摺痕越來越明顯,容易泛黃和破損,。”
這話一說出來,左伯立馬沉思了起來:“太守要是不說,我亦沒注意到。目前的紙折了之後,摺痕明顯,很多人用了之後,喜歡捲起來,就是怕折壞了!”
“正是,今日我想教你製造另外一種紙,稱之為箋紙,是一種特別適用於寫信或題寫詩文的特製紙張。信寫好之後,要裝入信封,就需要對摺起來,原來的竹紙就會破損。但這箋紙就不同了,折了之後,再開啟,摺痕不明顯,韌性極好,也不容易磨損。”
既然有了信封,那自然要有信紙。
“箋紙最大的用途就是用來寫一些適用於儲存的東西,例如寫信、官府公文等。這種箋紙非常精緻,是為名品,一旦造出來,要區別於普通的紙,只能供應給一些達官貴人。”
此時,左伯聽得可仔細了,因為劉敬即將講出一種新的紙的製造方法。
“若想做好箋紙,必須掌握兩種工藝,分別為砑光和蠟染。砑光是用平滑的石頭壓磨或用錘板加工紙張,以增加紙的平滑度。蠟染即是在紙張上打蠟,加強其光滑,寫字時,墨水不會散開。”
“子邑,在蜀地,蜀錦名揚天下,其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便是光滑,用的便是砑光的工藝,將粗糙的錦磨滑。不過,絲綢上的砑光和造紙術中在砑光並不完全相同。”
其實,劉敬在製作竹紙時,為了省事,跳過了砑光的環節,使造出來的紙還不夠光滑,當時他覺得這已是最好的紙了,也懶得改進。如今,他想造出更好的紙,就必須用到砑光工藝。
“至於蠟染,主要是蠟汁的調配製作,其工藝相對來講,就簡單多了。”
劉敬從兜裡掏出幾張紙出來,他分成兩份,其中一份是抄錄的是明代屠隆著《考架餘事》中記載的一種挑打砑光法。另一份是唐代粉蠟箋用的施蠟方法,粉蠟箋是可製成多種顏色的箋紙,媲美宋代的謝公十色箋,是唐代名品。
這是劉敬辛苦了半個月的成果,自從他當了一郡太守之後,忙了許多,沒時間自己去試驗了,只能讓左伯來。
“子邑,這是砑光和蠟染的方法,你可以試一下。”
左伯伸手接著過來,仔細看了一下,上面介紹了砑光和蠟染所使用的原料、裝置和工藝過程。
劉敬又按照他所抄錄的方法,一步一步地講解了一遍,左伯聽得很仔細,也提了很多問題,他也一一解答。教了整整一天時間,左伯終於基本瞭解了整個過程。
“子邑,淮南戰事緊急,不日我將奔赴皖城,這箋紙能不能做出來,只能靠你了。”
“太守,我必不會辜負你的期望!”
……
兩日後,劉敬便啟程,向皖城而去。魯肅已經送來訊息,淮南郡二十多天沒有下雨,旱災已經來臨。皖城倒是下雨了,雨雖不大,但也緩解了旱情。他一聽到這個訊息,就坐不住了。
到達皖城,劉敬立馬召見魯肅和劉曄。
“淮南形勢如何?”
“淮南最後幾個月是一滴雨都沒下,旱災已然註定,不過,旱災剛剛開始,百姓尚存餘糧,袁術肯定還有餘糧,能撐上一兩個月,袁術和曹操的戰事結果還不知,雙方已是對峙數月。”
“淮南旱情的訊息恐怕還沒傳到前線,否則袁術的軍隊必不戰自潰。”
“袁術和曹操在哪打?”
“豫州沛國蘄陽,淮水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