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川。所以,子山只需到潁川等待,必會等到陛下,屆時先見曹操,送其一批禮物,請曹操代為表奏,如此大功告成。”
“可是?”魯肅仍有疑慮:“安置陛下,有保護之功,且能挾天子之令,為己謀利,其好處不小,白波軍楊奉等人和張楊如何肯甘心讓給曹操?想必彼此間會大戰。”
劉敬沉吟了一下:“子敬說得有理,白波軍、曹操和張楊等人必有大戰,且陛下身邊臣子眾多,也有暗中謀利者。子山去了之後,可先打探一下。”
“如陛下落入白波軍和張楊手中,你就把禮物拉回來,我們坐看形勢。我料白波軍與張楊必不長久,若是落入曹操手中,你就按我剛才所說的去做,相信必有所獲。”
步騭明白,劉敬明顯看好曹操,便點了點頭。不管怎麼樣,對於劉敬而言,此次步騭去見陛下,也是一次機遇,收穫可大可小。
魯肅又問:“那太守又為何認為曹操會安置陛下於潁川呢?”
劉敬只好接著解答:“兗州之地,曾被呂布所奪,後被曹操奪回,其不安因素太多,且兗州僅挨徐州、冀州,曹操與徐州戰事不斷,與冀州袁紹也時常有摩擦。所以,兗州並不合適。”
“豫州之地,黃巾賊作亂頻繁,但集中於汝南一帶。潁川郡之地,曹操掌控力較強,其手下有不少人都是潁川人,例如戲志才、荀彧等,均是其信任之人,有這些人的擁護,可保無虞。所以潁川才是最合適的。”
魯肅想了一下,認可了這個答案:“太守說得有理。”
這事就這麼定了下來。
劉敬又談起另外一件事來:“諸位,咱們再談談另外一件事情,我有意攻打廬江,你們以為如何?”
“攻打廬江?”步騭一陣驚呼。
“步子山,你別一驚一乍的……”劉敬不滿地看了他一眼,然後才開始闡述自己的理由:“不得不說,咱們設計奪了彭澤城,但劉勳卻是最大的受益者,他很輕鬆地拿下了宛陵。不過,這宛陵佔得容易,卻不好守。”
“因為孫策一直駐軍宛陵,把宛陵視為老巢,如今丟了,必不會甘心,待孫策拿下會稽後,必會把矛頭指向宛陵。袁術任命吳景為丹陽太守,駐於秣陵,這吳景乃孫策的舅舅,也會助孫策來奪宛陵。”
“總之,劉勳惹大禍了。他欲保住宛陵,必須駐重兵把守,如此一來,皖城便顯得兵力空虛,我軍奪得皖城便大有機會。只要拿下皖城,劉勳勢單力薄,已無力奪回皖城,我就穩如泰山。”
“不行!”步騭果然反駁:“太守,我軍兵力不足萬,鎮守南昌、彭澤已是兵力不足,皖城兵力再空虛,也有四五千兵力吧?我軍能出動的兵力也沒有五千,如何能奪皖城?”
“其次,劉勳乃袁術部下,向來以袁術之命是從,若我軍奪了皖城,就這麼四五千兵守著,袁術隨隨便便派個一萬軍隊,我軍如何能守?”
其實,劉敬想奪皖城並非突發奇想,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因為奪皖城會有一次絕佳的壯大自己的機會。
袁術很快就要稱帝了,其稱帝后會被曹操所擊敗,又恰巧淮南大災,無數百姓及士卒會往廬江方向逃跑。自己只要把這些人收攏起來,就會立馬增加幾萬大軍。這就是機會呀!歷史上的劉勳就是這麼幹的。
劉敬好歹也是穿越者,這種先知的優勢,不用白不用。只是,他沒辦法把這些事說出來,以說服步騭。
不過,劉敬的腦袋轉得快,腦子裡已經有了想法:“第一個問題,我軍能出動的兵力約五千左右,與皖城兵力相當,足以一試,子敬、興霸皆是能將,就算奪不了城,最壞結果就是撤兵回來,亦不會有大的損失。”
“第二個問題,袁術不會攻我們,一則,孫策與袁術關係微妙,表面上孫策從屬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