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內溫度。
聯邦國境線以北的地區,是大片的凍土平原。
離開了赤道,日照急劇減少,而冰面反射了光輻射,造成溫度的進一步下降。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萬年不化的龐大冰雪世界。
這片區域裡,不但沒有任何居民,連動植物也很少見。
因為桑坦星人也好,桑坦星動物也好,都習慣了在赤道附近的舒適區。
即使生態位競爭激烈,也沒有生物願意到星球兩側的冰冷地獄討生活。
車窗外一成不變的白色背景,極容易讓人失去空間和時間感,所以每隔1小時就要更換駕駛員,這樣才能保持足夠的專注力。
10天后,車子進入了暴風雪的範圍。
風速不高,也就5-7級左右,但攜帶的大量雪片,嚴重影響能見度。
所有的照明措施都是白搭,1米開外,就幾乎看不到任何東西。
只能降低車速,勉強靠軍用衛星提供的導航指引向目標區域前進。
15天后,進入了求救訊號的大致範圍,這片範圍的面積,大約是30公里x30公里。
暴風雪雖然停了,但車外溫度仍然保持在-65攝氏度左右。
早在3天前,其他救援車輛就已通知礫岩,溫度快要到達防凍液工作臨界點,它們不敢再往前,只能原地待命,等待氣溫稍微回升後再前進。
但,天知道這要等多久?
估計等他們抵達,鶯早就香消玉殞了。
所以礫岩的小隊,目前已經成了獨苗,也成了鶯獲救的唯一希望。
進入訊號區域後,礫岩發現,如果僅靠肉眼,想找到鶯的車隊,簡直是痴人說夢。
持續近20天的暴風雪,早就覆蓋了所有能覆蓋的地面物體。
因為車輛都已熄火,再加上積雪,紅外線偵測也不好使。
在沒有參照物或精確座標的情況下,除非等積雪化開,否則即使是探險隊員的屍體,都不可能找到。
礫岩找了一處地勢稍高的區域,將車停好,取出了早就準備好的無人機。
所有機械部分的潤滑劑,都換成了特殊的複合潤滑劑,確保不會在低溫下凝固。
電機部分也做了真空密封處理,防止水汽在內部結冰。
而無人機的電池部分,則提前做了自發熱處理,防止低溫帶來的化學活性衰減。
最後,無人機載荷部分,才是本次任務的核心。
這是礫岩定製的搜救神器——dNA特徵偵測裝置。
這款裝置的主要功能,是可以在較大的範圍內,偵測到指定的dNA資訊。
生物的所有細胞,都包含了獨特的dNA資訊。
這些dNA資訊,會隨著呼吸和體液,散發到周圍環境中。
距離散發源越近,濃度越高。
而這款裝置,具有高靈敏度的dNA資訊偵測能力,理論上可以發現30公里以內,符合dNA特徵的目標。
礫岩出發前,已經讓琅斯找到了幾根帶著髮根組織的,鶯的頭髮樣本。
並把髮根組織,用特殊的溶劑提前溶解,製成了dNA資訊靶標樣本。
此刻,他蘸取了少量的樣本,小心地塗抹在無人機機腹下的dNA特徵偵測裝置的樣本板上。
完成其他準備工作後,礫岩拿著無人機,開啟了車頂艙門。
一股無可抗禦的寒氣,順著艙門,狂湧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