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茅塞頓開
李東手裡的筆記本已經寫了十好幾張紙,期待的看向張進。
張進重新給自己泡了一杯茶“所謂的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是指在引進外來資金和企業的時候的心態和新概念。要以最開放的心態和服務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外來企業,企業,機構,集體,個人,只要在林城就行,就算分支機構,稅收等費用都不在這裡,本地沒有收益,我們也敞開懷抱,沒有稅收,還有用工,就算用工也借不上光,還有他們在建設期間產生的消費,就算消費都沒有,還有他們的吃喝拉撒,產生的經濟流動性,就算是個建築物,還有景觀功能呢!關鍵是完全開放的心態。”
李東連連點頭,迅速在筆記本上記錄著。
“很多政府都是抱著管理監督的上位者的的心態和態度對待企業。
我請問,企業的合法與否,有法律來界定,企業是不是守法,有執法機構去事後處罰,平時僅僅就是督促一下,別的政府機構什麼也做不了,政府是懂經營還是善管理,人家的具體經營活動,你們總檢查個什麼勁,人家銷售不佳,你能派出營銷專家咋滴,還是你能幫助消費產品呀!還是你能給人家錢怎麼滴,企業的事情企業自己辦,沒事總去企業幹啥,你們除了去吃吃喝喝,啥也幹不了,尊重社會分工,政府是為企業營造寬鬆的營商環境的是提供無價服務的,有價服務政府都做不了,非幹出一個四不像的玩意來不可,各地現在爭相成立各種企業服務管理機構,有的地區還有企業督察局,你們要幹啥,出來個城管就夠奇葩和讓人無語的了,再弄個企業督查辦,企業違法都是事後發現罪,法律沒有事前規範管理,事前處罰的說法,現在不違法,不意味著今後不違法,經常監察就是這種思維下的產物,那是什麼?那是莫須有,那是提前構陷,法律上你就站不住腳,這麼做,本身就是違法的。
法律講究的是法無禁止即自由,我們的社會是法制社會還是政權社會?這是一個政府要思考的問題,法律是框架,框架以內,無論是企業還是社會團體,個人,都應該是自由的,這是法律精神,這是法制化社會的重要特徵,一個縣政權,連立法權都沒有,確弄一大堆執行辦法和細則,你們要幹嘛?還有就是政府是服務機構還是管理限制機構?很多地方是管理沒做專業,弄的一地雞毛,限制做的很好,企業和老百姓一動都不行,企業不來,地方經濟一潭死水,今天這個規定,明天那個規,規定越多,經濟越差越寬鬆的環境,往往經濟越繁榮,你就算來開小飯店,我都跑前跑後幫你忙活,程式該簡化就簡化,證照能去現場辦最好,走出去服務,在路上解決問題,辦公室是行政服務人員歇腳的地方,不是你辦公的地方,本來基層政府就已經是最小的行政單元了,弄好幾千人在辦公室天天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覷嗎,簡直就是養了一群官僚!什麼叫治理地方,治理是剔除不合理的,不合法的,剷除毒瘤,讓老百姓過一種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安逸生活,而不是看見穿制服的就跑,見到當官的嚇得骨頭都酥了,還是那句話,把為人民服務做到每一天的工作任務中,你就是全華夏最親民最會服務的政府,你就不是最年輕的縣委書記了,很可能今後是政壇新星!”
聽的的李東後背的汗都下來了。
李東連連點頭“為人民服務,已經在社會上很少人提了,你這麼說,我才對為人民服務有了新的認識,原來想幹出成績,並不難,難的是心態和理念,有了正確的理念,其它的就簡單了。對吸引外來資本來說,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確實是新的提法,新的思路,新的理念,這篇文章如果交給瞭望週刊都能發表,對基層政府的借鑑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張進喝了一口茶“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就是不停的折騰,三月搞全縣中小學生棋類錦標賽,五月開始搞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