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朕並不怕,只要能讓我大唐能傳承下去。愛卿沒有別的建言了?”
如果只是提這個建議,李世民覺得不太像是房玄齡的水平。
房玄齡斟酌了一下,繼續道:“前朝之所以敗亡,莫過於徭役繁重,百姓不堪其苦,臣以為對於無田產者則不應該施加徭役,對富家則增加徭役,同時允許富家以錢貨抵消徭役。”
李世民捻了捻鬍鬚,“玄齡是想用富戶交的錢來僱傭無田產者服徭役?”
“正是,無田產者,若是再無親人等牽掛,則極易生事,強制讓其服役,必反無疑。”
房玄齡也是亂世走出來的,自然知道徭役太重百姓活不下去會幹什麼事情。
所謂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反正活不下去了,造反也不過一死而已!
李世民頷首:“有理,已無田產,還要服徭役,內心必有憤懣。”
如果閘總在現場的話,肯定會給房玄齡點個贊,徭役其實才是古人造反的最大緣由。
如果只是窮,反正身邊都窮,好像也能接受。
但是我tm這麼窮了,你還讓我去戰場賣命,去修長城修路,挖運河,我tm不反了你,都對不起我這麼窮!
但是如果選擇按照財產徵稅,再多攤派徭役,大地主反對是必然的。
德宗時期實行的是兩稅法,就是以田畝為徵收物件,也一樣遭到了大地主的激烈反對。
後世德宗時期的兩稅法,就是按照財產來徵收的,富戶需要多交,彈性比較大。
這看上去兩稅法似乎很公平,為什麼趙崢不願意說出來呢?
因為兩稅法改為徵收錢了。
兩稅法的問題在於,徵錢後,會導致貨幣流通量不足,
錢重而物輕,農戶就不得不賣掉更多的糧食去換取銅錢來繳納賦稅。
唐德宗建中元年,一年的賦稅比實行兩稅法以前的大唐全部年份加起來的貨幣都要多!當年就有1300萬貫的貨幣,錢貴物輕已成必然,所以實行不到30年,就多次被迫改為收實物,民間沒有多少錢流通了。
人為的通縮形成後,再想斂財,那真是太簡單了!
大量的百姓在荒年的時候交不起稅了怎麼辦?
向富戶借貸!
如果還不起了,富戶則順勢兼併農戶的土地,農戶則淪為佃戶。
加上兩稅法漏洞也多,如果朝廷在攤派賦稅。
地方官吏豪滑更是會直接巧立名目,對百姓徵收苛捐雜稅。
甚至官紳勾結把賦稅都轉移給普通百姓,百姓活不下去,就只能造反了。
這就是趙崢為什麼沒提兩稅法。
因為這幾乎是自掘墳墓,相信封建王朝的豪滑與稅吏有良心,不如相信我是秦始皇!
“另外,臣以為職官的授田應該停掉。”房玄齡說這句話,是咬著牙的。
這是直接捅了所有官僚一刀,如果這事兒爆出去,房玄齡就站到所有既得利益者的對面了。
當然唐初肯定不缺有理想有抱負的官員,但是這種人還是佔少數。
唐對於官員授田是很多的,九品都有200畝,正一品更是有5000畝,同時取得爵位還有額外的封邑。
如果停掉授職田均田制也會延續的稍微久那麼一點點,至於會不會有人不願意當官?
看看朱元璋一朝就知道了,60兩就剝皮實草不還是大把的人要當官!
如果停掉府兵的授田,府兵會馬上撂挑子,官員則不會。
至於高薪養廉那就是個笑話!
因為人心的貪慾是無止境的,以前以為貪個幾十億已經是絕世大貪了,誰知道一個所謂的行長都能貪幾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