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都返回西京後,李沐再次全身心投入到影片的後期剪輯之中。
他腦海裡有前世原版電影做參考,再加上不論是他自己,還是劉曉武,都是在電影行業摸爬滾打近二十年的老人,業務水平絕對紮實,因此《颶風營救》的後期工作進展整體非常順利。
時間進入到2005年的2月底,《颶風營救》完成全部後期製作並提交稽核,而此時更早殺青的《神話》距離完成後期製作還有一段相當的距離。
影片完成後期製作後,投資方——西影、程龍、瑛皇三家坐到一起商量上映細節,最終將影片上映時間定在了6月份。
電影正式上映之前,大規模造勢工作拉開帷幕。
五月份,程龍攜《神話》《颶風營救》兩部電影遠征戛納,西影、程龍、瑛皇三家各出300萬用於宣傳。
此去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拿獎,《神話》後期製作都還沒完成,連參賽的資格都沒有;《颶風營救》雖然已經完成後期,但這種型別的電影從來都不是拿獎的主力。
程龍此去戛納目的非常明確:一是為電影宣傳造勢,二是為了賣版權和洽談合作。
戛納電影節不僅只有紅毯和影帝影后,這裡還是全球最大的電影交易市場。
李沐沒有跟著去戛納湊熱鬧,在電影製作的過程中,李沐和劉曉武聯合起來擁有相當的影響力,但在影片宣傳銷售階段,李沐就基本沒什麼影響力了。
電影要何時上映,要和哪家國外公司合作,是採用一次性買斷的方式還是保底分成方式,西影和程龍瑛皇各自投了近3000萬元,哪裡有李沐這個投資額50萬的編劇說話的份?
既然說話無足輕重,他也就懶著去湊熱鬧。
《颶風營救》劇組這邊遠赴戛納的人員包括柳亦非、柳曉莉、宋茄、西影廠長閻義雲等人。
《神話》劇組那邊金喜扇和梁佳輝分別從韓國和香江出發,程龍本人則從外地乘私人飛機飛往戛納。
兩大劇組會和之後,程龍於5月9日舉行盛大記者會,會見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當晚,程龍於戛納舉行沙灘晚會,招待世界各地的片商,一晚租金超過百萬港元。
因《神話》此時並未完成後期製作,所以在會見片商時,《神話》劇組播放了3分鐘宣傳短片。
而電影《颶風營救》則受邀參加戛納電影節非競賽單元展映。
2005年5月11日,第58屆戛納電影節正式開幕,來自13個國家的20部電影參加獎項的角逐。
其中入圍的華語電影有兩部:一部是由王曉帥導演,高媛媛主演的《青紅》,另一部則是寶島導演侯效賢的電影《最好的時光》。
其實李沐並沒有怎麼關注戛納電影節的訊息,與其關注這些,還不如關注《飢餓遊戲》在美國的銷量來的實惠,畢竟這本小說每在美國賣出一本,李沐這邊就有1到2美元入賬,這可是實實在在的收益。
《飢餓遊戲》英文版小說繼去年12月份在美售出48萬冊後,今年1月份小說銷量繼續增長,達到57萬冊,然後是2月份的65萬冊,3月份的70萬冊,到4月份時月銷量已經達到80萬冊。
單是月銷80萬冊這個數字本身就已經足夠驚人了,然而更嚇人的是小說目前的銷售曲線依然在迅猛爬升中,誰也說不好會不會某天一覺醒來,《飢餓遊戲》單月銷量突然就破100萬了。
4個月,總銷量破300萬冊,總收入破500萬美元,以05年美元匯率換算過來就是4000多萬人民幣,有了這筆錢,李沐就能放手拍攝自己喜歡的電影了。
就在李沐在家中思考要選哪部電影,為自己的首部完全由自己主導的電影時,他意外地接到了程龍大哥在戛納打來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