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北地求存(1 / 2)

有了賈詡的幫助,這北地郡的形勢,一下子就清晰起來。

這北地說是漢羌雜居,實際上還要複雜的多。有匈奴人、才來到河西的鮮卑人以及氐人等等,算得上五胡俱全。而且,在這地方,漢羌的區別也很小。一般用什麼什麼習俗就算是哪一方的人。

甚至有的人家準備兩套衣服,遇到胡人穿胡服,遇到漢人穿漢服。在這混雜聚居的地方上,人們因為各種原因被朝廷定義為漢或者胡,與實際情況相距甚遠。

當地大姓鮮于、拓跋、北宮、馬、李、龐等等……是漢是羌根本就非常難以說清楚,他們之間本身就有複雜的姻親關係。

但是,在賈詡眼裡,這些都是他們可以藉助的力量。不管是什麼人,只要他們服習王化,簡而言之是不要造反,那就可以進行交易。

畢竟,劉備此來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榷場,從他們手上掙錢,掙到了錢交給漢帝,順便把自己的軍隊擴張到千人規模。那麼,和什麼人交易又有什麼關係?

而且,劉備有來自皇帝的聖旨,可以調動最重要的物資鹽和鐵,這生意在賈詡看來不要太好做。只要劉備軍守住這些物資,那掙錢根本就是手到擒來。

在北地郡這種地方,鹽和鐵就是硬通貨中的硬通貨。從司隸運來,價格翻個幾倍根本不成問題,然後如果換成馬匹再賣回給司隸諸公,那絕對有十倍的利潤。

當然,前提是劉備軍有足夠的兵力守得住這條貿易線路。很多本地豪強,對於化妝成,或者說露出他們胡人的一面可是絲毫沒有忌諱的。

對於這一點,顧南行和劉備也是贊成的,他們雀巢的啟動就是要靠這兩樣物資。事實上,哪怕到了明代,其交易也還是以此為主。

但是,顧南行想要的,比這還要複雜的多。

顧南行最初和劉備討論榷場互市的時候,以他在草原上行醫多年的經驗,講述了許多關於牧民生活習慣和文化行為的來源。

草原可是比中原更加的貧瘠,開墾草原農耕就會造成土地沙漠化。所以,未來的藍星華夏才會有退耕還草的治理方案。

而人類利用這種貧瘠土地的方式就是遊牧,這也意味著漢朝意義上那種牧民的遊牧方式誕生的相當晚,是人類馴化馬等動物之後,在農耕文明誕生之後誕生的。這種文明稱得上是人類利用貧瘠土地,適應貧瘠土地所誕生的生活方式。

而許多遊牧民的生活習慣,都來自於其貧瘠的天然環境。不管是繼承人會繼承前任的妻子,還是搶劫掠奪的喜歡,都來自於這裡。甚至,他們那扎辮子,頭頂剃光的頭髮,也與草原上風沙不斷吹過,頭頂很難留住頭髮有關……

所以顧南行要做的,是要重構一部分人的文化,就如同他在藍星華夏所見的那樣。他要牧民們接受王化,習慣於中原的文化但保留部分遊牧生活。

這就要讓他們透過榷場能夠獲得充足的物資,而另一方面,這些物資需要他們透過提供畜力,讓邊民能夠更好的農耕。這樣構成一種良性的互動的迴圈,一方面是讓那些苦難深重的邊民生活更好,另一方面也讓牧民們生活更加穩定,能夠接受漢文化,

而這些都有賴於榷場機制,尤其是民和民之間的自由貿易實現。除了漢朝,歷史上怕是再也就沒有了牧民和農民自由交易的機會了。畢竟隨著草原政權的建立,政權本身的摩擦與衝突,就會逐漸阻止這種關係的誕生。

不過如今,倒是沒有這樣的顧慮。

所以,賈詡在聽到顧南行和劉備這近乎於做夢的想法之後只能說一句:“此誠千年之計也!”

於是,幾個人就更加投入到了這份要為大漢開太平,解決邊患的第一個試驗場裡。

不知道是不是被顧南行和劉備兩個不太正常的傢伙影響,賈詡居然很投入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