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秋道不應因果,但是卻擁有這種能力,或者說能力也不弱幾分,就死死的壓制著、剋制著他們。
讓他們是真的很是難受。
但是想蹦躂?
見到之前五雷轟頂滅那黑龍的經過了嗎?
他們也不比那黑龍強多少。
這華秋道滅黑龍也就一道雷,滅他們大抵上也同樣就是一道雷而已。
這就很讓人無奈。
“問心了嗎?”
華秋道這話一問,一群灰袍存在全部一個哆嗦,半晌不敢說話。
問什麼心啊,就問我們要不要被你度化唄?
一群人無比心累,而且沒有任何辦法應對。
“來,都說說你們修行的什麼道?能不能面對自己的心,能不能大聲說出你們的道的道祖傳承來自於哪裡?你們說,但是我聽不聽是我的事兒,可說不說雖然也只是你們的事兒,但我現在是以道友的方式論道,問道。
你們也可以這樣問我。”
“但不論你們問不問,我華秋道修行的什麼道?修行的華夏文明之道,修行的諸子百家之道,修行的先秦煉氣士之道,並衍化了整個華夏文明之道。
而這些綜合在一起,是仁義禮智信,也就是所謂的儒家的五常。
仁義禮智信,是儒家提倡做人的起碼道德準則,出自《孟子·告子上》,為歷代儒客推崇。
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華夏倫理的發展中,成為華夏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的因素。
換句話說,這就是我所修行道統的核心總綱。明白了嗎?
你們可以道都不修行,但是連基本做人的起碼道德準則都沒有,你們修行什麼?你們也想求不朽,求真正的永生?!”
一群灰袍人瞠目結舌——這時代,誰特麼講什麼仁義禮智信啊!
可是此時這老……老前輩真就和他們問道論道了,這要是不應……
這就真直接廢了,應了那也是騎虎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