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洪清是如何恢復德軍士氣的?
洪清帶領兩個營的德軍,猛然使出回馬槍,令俄軍猝不及防,損失了300 多人。
前日,德軍放棄了一座小山包。這小山包並不甚高,但卻極具戰略意義,若控制此山包,德軍後撤時,可阻擊俄軍的追擊;反擊時,可以此為跳板,突然發招,打俄軍一個措手不及。
此時,德軍已然停止撤退,決定奪回這一戰略要地。俄軍最近士氣高昂,德軍接連撤退,令他們逐漸放鬆了警惕,所以,他們根本沒料到德軍會發動突然反擊,因此在這個小山包上並未駐紮對少人馬。
洪清一向注重戰前的火力準備,竟然為兩個營的兵力調集了100 門大炮,秘密部署在了小山包之下。凌晨三點,俄軍正在熟睡時,洪清開始了火力準備。
火力準備持續了三十分鐘,共發射了各型別炮彈2500發,小山包幾乎被削低了二十公分,上面的300 名俄軍,沒死的只有十多人了,兩個營的德軍輕而易舉地收復了這個戰略要地。
洪清深知,各類武器,無論它口徑如何,只有集束化使用才能將它的威力發揮到最大化。比如火炮,即使要防守的陣線極為寬大,也不能將火炮平均配置,必須將之在重點地段集中部署,爭取達到每百米一門火炮,甚至更大的密度。
坦克,陸戰之王,也必須集束化使用,若僅有一輛,即使威力再大,它的作用也不能發揮到極致。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軍的坦克質量不及蘇軍,但仗著集束化使用,兩輛甚至三輛坦克夾擊一輛蘇軍坦克,這樣豈有不勝之理?
蘇德戰爭後期,德國的「虎」式重型坦克被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效能最好的坦克,它可以在1000米距離內,對t ‐34做到一炮致命;但是,它們數量太少,這才沒有發揮出戰略意義。
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總共生產的「虎」式坦克不超過300 輛。
等俄軍援兵趕到時,洪清已經鞏固了陣地。俄軍人數眾多,一旦行動,必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壓迫對手。為了奪回這個小山包,俄軍竟然調集了4000人馬。
洪清並未將俄軍放在心上,靜待俄軍來攻。上午九點左右,俄軍開始了炮火準備;洪清一眼就發現了俄軍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他們的後勤保障存在嚴重缺陷。
俄軍的炮火準備持續了二十分鐘,但根本沒起到什麼實質性作用,因為他們只有13門火炮,而每門火炮配給的炮彈只有5 發,遠不能達到削弱德軍戰鬥力的目的,更不足以壓制德軍的猛烈炮火。
另外,俄軍的進攻再度驗證了洪清的判斷。俄軍衝鋒人數眾多,極為勇敢,值得欽佩;然而,他們的武器極不統一:有的人端著步槍,根本沒有刺刀;有的雖然有刺刀,但步槍沒有槍栓;更有甚者,有的俄國士兵僅僅將刺刀綁在一根木棍上,以此為武器,然後端著木棍就沖了上來;基本上沒有機槍火力掩護衝鋒。
洪清等俄軍衝到五十米的距離時,突然下令開火屠殺。德軍各種火力一齊發威,無數條火舌咬向了前來送死的俄國丘八。洪清親自操縱一挺馬克沁重機槍,接連點射,給予俄軍巨大殺傷。
俄軍強攻了兩個小時,傷亡近千人,結果無一人衝上德軍陣地,不得不停止了送死。
洪清此時已然想到了對付俄軍的最佳辦法,那就是攻擊它的後勤保障系統。這正是洪清的拿手好戲,也是他所擅長的最具殺傷力的戰術。
《孫子兵法》講究:「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其中一條「十則圍之」意思是,以十倍於敵人的兵力,包圍並殲滅之;然而,對於以十分兵力圍殲一分敵人,洪清並不擅長於此,他所擅長的是以一分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