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毛熊的鍋(攀科技鋪墊,可跳過)
說到公差,就要說明一下,這個設計公差和製造公差,是不一樣的。
就比如,林勝利設計了兩個配套使用的齒輪A和b,理論上這A和b的規格和尺寸要完全相同,但實際上,這是完全做不到的,再精密的加工技術和裝置,也不能保證加工出來的每一個零件的尺寸,都完全相同。
那麼林勝利在設計的時候,就會給出加工精度的指標。
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後的實際幾何引數(尺寸、形狀和位置)與理想幾何引數的符合程度,精度太高或太低都不合理。
比如說,這次的兩個齒輪,林勝利在設計時,設計A和b的尺寸,相差小於1,就算滿足要求。
那麼把這個加工任務,交給那些七八級的大師傅們去加工,這些大師傅們的加工精度,基本上可以達到0.1甚至更高。
那最終做出來的兩個齒輪,最大差距也就是A(+0.1)和b(-0.1),尺寸相差0.2,做出來的東西,隨便挑兩個裝起來就能用,零部件之間,也可以完全互換。
如果是把這個加工任務,交給那些四五六級的師傅們去加工,這些師傅的加工精度,基本上可以達到1或者更高。
那最終的產品任意挑選的話,有可能是A(+1)和b(-1)這樣的組合,尺寸相差2,那就超標組裝不起來了,零部件之間,也不能完全互換。
但這時加工出來的這些零部件,也不是不能用,可以對每一個零件A的特定尺寸,加工對應的零件b,例如對A(+0.7)的樣品,加工出來的b在(b+0.7-1)和(b+0.7+1)的範圍,不超標都能用,但是出廠時,就要成對配套不能亂裝。
像以後軋鋼廠四分廠,要大批次生產製造新式軋機,就可以用分類挑選的方法,把A分成A(0~+1)和A(0--1)兩檔,b也這麼分,然後對應檔次內部,可以完全互換,但是不能跨檔組合。
不過,這就需要加大對品控分類,和組裝分類的管理,這個,就要涉及到標準化和流水線的問題。
至於把這個加工任務,交給那些一二三級工來幹,林勝利是想都不敢想的。
那些低階別的技工,加工出來的零部件,最大公差,都能給你幹到10去。
那麼這時候,針對這兩個齒輪的正常設計,就沒用了,加工出來的零部件,基本上都能不能用。
上面的那些方法,都是林勝利計劃中,相對理想的辦法,可在現在的實際當中。
四分廠的品控和分類管理,不能說完全沒有,但只能說是一塌糊塗。
至於流水線和標準化,在這個年代裡,根本沒有這個概念好不!
四分廠生產出來的零部件,很多,都不止有一對配合尺寸,甚至會有幾對或者幾十對引數,就算是要配合互換使用,這難度,都得成幾何級數的上升。
而以那些七八級工為主力,大規模的生產加工,基本上就不現實。
別說一個四分廠,就是整個軋鋼廠,哪有那麼多技術好的七八級工給你用。
現在最理想的狀態,就是以那些四五六級工為主,犧牲加工成本,檢測成本,和維修成本出結果。
但這,依然面臨著一個最主要的問題,那就是標準化和流水線的問題。
先不說流水線,就說標準化的事。
別說四分廠和軋鋼廠,就是整個工業體系裡,都沒有這個概念。
現在四分廠也好,軋鋼廠也好,那個生產模式分級,簡直和沒有差不多。
同樣一批的工件加工,除了那些精工保密件,會指定一些八級工來專門加工外,其他的普通生產任務,可都是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