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起譁然。
夏景昀才拜相不足一月,而且與太后、陛下之關係如此之親近,這些人竟然就敢喊出罷相之言來?
看來今日是真的不想善了了啊!
夏景昀派系的反擊還沒到來,就立刻又有一位御史臺殿中侍御史跟著開口,“太后,陛下,微臣亦有本奏!”
“所謂革新變法之道,徐而圖之則為大利,急而求之則為大害。國朝之積弊,非只夏相一人得見,然眾臣皆知,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需得從長計議,方能行穩致遠。然夏相為政,心急情切,自恃皇權支援而枉顧天下民心,自認一心為公而不思世情國政,殘暴嗜殺,威逼過甚,以致於朝野之中,人心惶惶,天下士紳,戰戰兢兢。微臣請廢新政,安撫士紳,以穩朝局,以固邦本!”
眾人聽得心驚膽戰,但這還沒完。
這些世家大族串聯蓄力多日,怎麼會就這點聲勢。
這位御史的話音方落,站在殿門口的侍衛就稟報道:“太后、陛下,太子太傅,前戶部尚書劉崇山,前國子祭酒郭一忠,前光祿卿熊瑞榮在宮門外求見!”
一道道目光幾乎都在同時望向了珠簾的方向。
召,還是不召,這是一個問題。
召,對方已經幾乎是明牌了,就是要施壓;
不召,本來就苛待大族苛待士紳,如今還要加一個苛待老臣?
這可不再是建寧侯的罪過,而是你太后自己的罪過了!
不出他們的意料,珠簾之後,也有了片刻的沉默,似在糾結,但很快,還是傳出一聲清晰的言語。
“宣。”
不多時,三位曾經無數次踏上過此間的老人,以另一種身份,再度走入了這間朝堂。
這個身份就是地方大族的代表。
“老臣拜見太后、拜見陛下!”
“平身,賜座。”
德妃緩緩開口,但三位老人卻出乎意料又不出乎意料地雙膝一跪,在青磚上砸出輕微的悶響,在人心頭敲出一下巨震。
“太后,求您為老臣及天下無數忠義之家做主啊!”
“老臣自致仕以來,雖還於鄉梓,亦不曾忘卻國事,屢屢幫著地方官員推行朝政,撫育鄉民。縱當初老軍神駕崩,天下大亂之際,我等亦是捐糧出人以助平叛,更是結寨以拒暴兵亂民,竭力安撫事態。不敢奢求有功於朝議,亦未曾失卻對國朝之忠心。”
“初聞朝中推行新政,我等亦是喜不自勝,國朝三百年,積弊深重,若能得緩解,我大夏之國祚定可綿長悠遠而至萬世。然建寧侯不知為何,竟對我等大族心懷成見,將新政之矛頭對準了我等,不免使得忠臣憂慮,義勇寒心。”
“而後,新政之策,更為荒謬,地方大族本就擔負著為朝廷穩固四方的責任,新政之策,卻是針對世家大族,非只如此,更將是新政之重點,放在了田地之上,我等族人數代積累,的確略有薄財,然建寧侯卻要將天下萬民共擔的人丁之稅,悉數併入田地之中,難不成我等家有餘財就成了有罪?”
“最後,當初建寧侯以欽差之身,督行雨燕州新政,殺戮太盛,逼迫太過,以至於雨燕州數千顆人頭落地,致使其餘各州大族慌亂憂懼。老臣並非為了叛逆之臣開脫,但或許建寧侯行事不那般酷烈,興許有些亂臣賊子也不敢鋌而走險,而使陛下龍體有失。而後推行全國之際,更屢有酷吏逼迫大戶至死之事傳出,數代基業,百年積累,一心為國,忠義之士,就這般被逼迫得家破人亡!何其悽慘啊!”
領頭開口之老臣白鬚顫抖,神色淒厲,高呼道:
“欲成大事,當明其要,順其策,慎其行。今之新政,既失其要,又誤其策,更亂其行,三者皆錯,焉有不敗之理!”
“行此政,乃自毀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