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煜倒是沒有英國人那麼魔鬼。
英國人純粹是自己衰落了,又屬於典型的海權國家,所以很難吞併消化那些土地。
那就乾脆挑撥那些殖民地的局勢,讓他們即便是獨立了,也只能在混亂中持續內耗,而無法真正發展強大。
林煜記得曾經還看過一部六十年代的老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裡面的劇情就把英國人是如何挑撥慫恿的中東阿拉伯局勢,給含蓄地講了出來。
林煜要維持日本的分裂,雖然也有弱化日本的意思,但核心目的還是為了吞併同化。
所謂分而治之,把日本肢解後,再慢慢治理同化。
楊榮聽得很認真,也很贊同林煜的想法。
外交博弈優先考慮的終究還是國家的利益,之前禮部在對外藩的政策上,確實還是太保守了。
什麼卑鄙、殘忍、不擇手段?
上升到了國家外交層級,那都是大國靈活的“雅量”!
就跟強國之間的談判一樣,勢均力敵了才能談判,弱國是沒有外交與談判資格的。
“第五步,也是最後一步,權力均衡。”
“地緣均勢的核心目標就是維持彼此間的力量均衡。”
林煜說道:“所以,當日本陷入諸侯混戰的時候,總會有弱者在前四條策略的實施下堅持不住,而大明這時候就可以進行武力干預,以確保這個弱小的諸侯不會被其它諸侯消滅,但做到這一步對大明而言有什麼好處呢?”
鄭和想了想,說道:“可以維持日本內部的力量均衡,從而達成權力均勢。”
“不止。”
楊榮卻是想到了更多,他搖著頭說道:“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而我大明便是當今的‘大秦’,這日本正如昔年割地求和的六國,只要我大明出兵干預日本內戰,扶持弱小諸侯,那這個諸侯為了生存,就只能舉國投效傍身於我大明。”
“如此,便如昔年強秦蠶食六國,我大明也只需施加小惠,就可得大利。”
“強秦步步蠶食,六國賄地賂秦,待強秦具有橫掃六國之勢,即便六國反應過來,也已然無力迴天。”
說白了,就是照著當年秦國“奮六世餘烈”的答案抄上一遍,大明也能對日本進行緩慢的蠶食與同化。
最厲害的是,這還是個沒有辦法對抗的陽謀。
日本人口很多,大明若真的強行征服,必定會激起無盡的反抗和動盪。
但換成蠶食就不一樣了,溫水煮青蛙,日本幕府壓根無力阻止。
別說阻止了,幕府都不一定能頂得住。
因為屁股決定腦袋,幕府確實出爾反爾了。
南朝與北朝之間的矛盾、地方與幕府中央、沿海與內陸……
種種矛盾早就不可調和,非得打一仗才算完。
可仗一旦打起來,那可不是說停就能停得了的!
楊榮靜靜消化了一會兒,方才接著說道。
“林先生的地緣均勢五策確實讓人眼界大開,但真要達成這些效果,恐怕還是有些許困難。”
“哦?什麼困難?”
林煜饒有興致問道。
“人。”
楊榮認真說道:“大明目前的對外交往,基本多為外藩主動朝貢,而禮部專人在國內進行接待,偶爾出使的時候也需要派遣專門的使節亞前往那些外藩諸國。”
“也就是說,我大明目前對外藩的交流,只會在需要的時候才派遣使節。”
意思很明確,地緣均勢的五步策略,都需要人來執行。
但實際包括大明在內,當今世界上的絕大部分國家,它們相互間的交流方式,基本都是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