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樊城關羽(1 / 2)

蔣琬自東吳歸來,將所見所聞一一稟報與張一凡。張一凡深知,太平道雖暫解東吳之圍的危機,但局勢依舊波譎雲詭,如履薄冰。曹操於合肥撤兵,並非力竭,實乃戰略性暫避鋒芒,其虎視眈眈之心從未削減,猶如暗處蟄伏之巨獸,隨時可能再度張牙舞爪,撲向獵物。而東吳孫權,經此一役,對太平道的戒心並未全然消散,猶如驚弓之鳥,在各方勢力間權衡利弊,力求自保。

值此風雲變幻之際,荊州之地的戰略意義愈發凸顯。荊州,居天下之中,北可拒曹操,南能御東吳,乃太平道在南方的堅實壁壘與向外拓展的關鍵跳板。關羽奉命鎮守荊州,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懈怠。他整軍經武,日夜操練士兵,使得荊州守軍兵強馬壯,士氣高昂。又加固城防,修築瞭望塔、烽火臺,深挖護城河,廣積糧草兵器,荊州城固若金湯,宛如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

然曹操豈會坐視荊州在太平道治下日益強盛。他深思熟慮後,定下一計,欲以荊州為餌,挑起太平道與東吳的戰火,坐收漁翁之利。曹操暗中遣使往東吳,面見孫權,獻上離間之計:“孫將軍,今太平道據荊州,如芒在背,其勢漸盛,遲早將威脅東吳。若將軍此時出兵奪取荊州,吾曹某願在北方牽制太平道主力,使其首尾不能相顧。待將軍得荊州後,你我兩家可平分天下,共享太平。”

孫權本就對荊州垂涎三尺,又忌憚太平道勢力,聽了曹操之言,心中不禁動搖。他召集謀士武將,商議此事。周瑜進言:“主公,荊州乃兵家必爭之地,若能得之,我東吳江防可固若金湯,且可拓展勢力範圍。曹操雖心懷叵測,但此刻其與太平道矛盾激化,確有合作之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魯肅卻持反對意見:“主公,太平道與我東吳曾有聯盟之誼,且關羽鎮守荊州,兵精糧足,若貿然出兵,勝負難料。一旦開戰,太平道必全力反擊,東吳亦將陷入苦戰,曹操卻可坐山觀虎鬥,此乃引火燒身之舉。”

孫權內心猶豫不決,既想奪取荊州,又怕引發太平道的報復,陷入兩難之境。而此時,關羽在荊州亦察覺到東吳的異動。他加強了對東吳方向的監視,增派哨騎,日夜巡邏。同時,關羽致書張一凡,稟報荊州局勢,請求指示。

張一凡接信後,深知荊州局勢危急,一旦戰火燃起,必將牽動全域性。他與諸葛亮商議後,決定採取兩手措施。一方面,令諸葛亮率趙雲、黃忠等將領,率大軍前往荊州附近,以為後援,但暫不顯露鋒芒,威懾東吳,使其不敢輕舉妄動;另一方面,派使者前往東吳,再次表明太平道願與東吳保持和平的誠意,試圖化解危機。

然而,曹操見孫權猶豫不決,又施一計。他故意洩露東吳欲攻荊州的訊息,使得荊州軍民人心惶惶。關羽聞之,大怒,決定先發制人。他留下部分兵力鎮守荊州,自率大軍,水陸並進,向東吳進發。

關羽大軍來勢洶洶,東吳邊境守軍抵擋不住,節節敗退。孫權見關羽主動出擊,且太平道援軍亦在趕來途中,深知若不全力抵抗,東吳將有亡國之危。於是,他下定決心,任命呂蒙為大都督,陸遜為副都督,統率東吳大軍,迎戰關羽。

呂蒙深知關羽勇猛,且荊州軍隊善戰,正面交鋒難佔便宜。他心生一計,決定採用白衣渡江之策。呂蒙挑選精兵,偽裝成商人,乘坐商船,沿長江而上。這些 “商人” 暗藏兵器,騙過了關羽在江邊的守軍,悄然在荊州附近登陸。

與此同時,陸遜率另一路大軍,從陸路向荊州推進。他採用火攻之計,燒燬了關羽在荊州城外的多處營寨,切斷了關羽的退路。關羽大軍在東吳的前後夾擊下,陷入困境。

關羽雖勇,然此時亦回天乏術。他率領殘兵敗將,退至麥城。麥城雖小,卻地勢險要,關羽欲在此堅守,等待援軍。但東吳大軍緊追不捨,將麥城圍得水洩不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