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帶各位簡單瞭解一下情況。”
“今天的求助人,名叫王玉民,七十六歲。”
“年已七旬的他,在過去近四年的時間裡,為了尋找一個人,獨自揹著行李,走過了上萬里路,貼了將近四萬張的尋人啟事。”
“他說,他想要找到的這個人,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
“但他,卻對這個人充滿了愧疚...”
“他要尋找的這個人是誰,心底的念念不忘,又是否能得到迴響...”
“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說罷,李陽微微抬手,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讓我們有請今天的求助人,王玉民老先生,上場。”
燈光和鏡頭,頓時調整方向,挪向了入場的道路。
一位白髮蒼蒼,穿著古舊軍大衣的老者,一步一步地走了上來。
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他背上揹著的,那個鼓鼓囊囊的迷彩登山包。
登山包最後面,還貼著一張印著彩色照片的尋人啟事,已經有些褶皺泛黃。
歲月的滄桑,在這一刻顯露無疑。
王玉民老人步履矯健,看起來身體不錯。
但面對聚光燈,還是顯得有些拘謹。
微微佝僂著身子,手臂擺動的幅度,也顯得不太自在。
李陽順勢上前,陪同著老人走上了幾節樓梯,與他一起走到了舞臺中央。
還沒問候兩句,王玉民老人便十分主動地仰起頭,抬起手來,朝著鏡頭揮了揮。
張開嘴,用有些沙啞的聲音做起了自我介紹:
“大家好,我來自甘城輝縣,叫王玉民,今年七十六歲。”
“來到這兒的目的,是想請大家幫我找找我丟失的老伴嚴寶霞。”
“謝謝。”
雖然有些僵硬,但從老人這番言行舉止中,直播間裡已經有不少人都隱隱猜到了什麼。
“這位老人...不會是位老兵吧?”
“雖然顯得有些拘謹,但他登場後的表現還算自然,一看就是經歷過大場面的人。”
“難不成...是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
“從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中誕生的感情,可是最真摯,最純潔的...”
“七十六歲的老兵,尋找自己走失的老伴...完了,我已經隱隱感覺到其中的刀意了。”
“靠,一聽這個爺爺的聲音,我就已經有點觸動了是怎麼回事?我淚點太低了嗎?”
“不,是你太能腦補了。”
“沒事兒,共情能力強是好事,這種時代下,很多現代人都幾乎快要失去這份能力了。”
...
舞臺上,最引人注意的東西,當屬老人背上那個沉甸甸的大揹包了。
李陽主動上前幫王玉民老人取下揹包,放在一旁。
待王玉民老人坐下後,便開口問出了第一個問題:
“我看您揹包上,一直貼著一張尋人啟事。”
“這位,就是您剛才說的,要找的老伴吧?”
這問題,以觀眾視角來看,貌似有點囉嗦。
但實際上,是為了循序漸進地開啟老人的話匣子。
上臺的,畢竟都不是經過專業訓練的主持人或演員。
若是一上來就和查戶口似地問這問那,更容易讓對方產生緊張和恐懼的心理。
而像李陽這樣,先從一些顯而易見的問題上下手,才能幫助老人更快適應在聚光燈下說話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