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讓他幫家裡的一點忙,心中也是十分的感動。
她覺得陳風真的很用心良苦,為了金銘能夠有更好的未來,居然不讓金銘幫忙幹一點的活。
金玲不止一次的和金銘說過,要記得陳風的好,要好好學習,然後報答陳風。
所以每次當金銘想要幫忙的時候,金玲總是會攔住他,並告訴他不要浪費時間,應該把精力都放在學習上。
這樣一來,金銘就很少有機會去做家務或者幫忙店裡的事情,而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學習中。
不管陳風在下面這想的,但是站在八仙桌後面的趙駿一直沒有停止朗讀檔案。
他的聲音清晰而堅定,每一個字都被他讀得格外認真仔細。雖然這份檔案很長,但他沒有絲毫的不耐煩或疏忽。
隨著趙駿的誦讀聲,陳風也逐漸意識到自己對上山下鄉的時間認知存在一些偏差。
他原以為這個運動始於 1968 年至 1979 年期間,但直到今天聽了趙俊的誦讀,他才明白,其實上山下鄉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經開始了。
去年八月九日,四九城的知識青年們自發組成了一支青年支援墾荒隊,並義無反顧地奔赴遙遠的邊關北大荒去開墾荒地。
如今,這支墾荒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成為了一個令人矚目的典範。
因此,政府決定將這些成功案例作為宣傳物件,以緩解城市的就業壓力。
透過樹立榜樣和廣泛宣傳,政府希望能夠動員更多的知識青年加入到上山下鄉的行列中,鼓勵他們主動前往條件艱苦的農村地區,接受磨練和成長。
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解決城市中的就業問題,同時也能培養年輕人的堅韌意志和適應能力。
目前,國家只是在進行動員工作,尚未強制安排知青下鄉。
然而,陳風深知這場知青運動的規模之大,將會有一千多萬的知識青年被送往農村。
這意味著,每個城市家庭的子女都將面臨這樣的命運。
這個數字讓人震驚,它揭示了當時社會的巨大變革和對年輕一代的深遠影響。
陳風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他意識到自己必須面對現實。
他想到了那些即將離開城市的青年們,他們將在農村度過漫長的時光,經歷未知的挑戰和困難。
對於其他人,陳風只能哀默難助了,自己沒有那麼大的本事,幫不了那麼多的人。但是對於金銘來說,陳風還是要儘可能的把他留在四九城。
在陳風表情嚴肅的沉思中,趙駿終於把手裡的檔案讀完了。
他讀完後,視線從紙上移開,緩緩地掃視了眾人一眼,然後用一種沉穩而堅定的語氣開口說道。
“關於街道的指示,我已經讀完了。那麼,大家對於其中的內容是否存在任何疑惑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呢?”
“如果有的話,可以隨時向我提問,我會盡力解答你們的問題!”
這時,坐在一旁的劉海中聽到了趙俊的話語,他迅速地將目光投向了趙俊,並毫不猶豫地開口問道。
“領導,我想請問一下,這個知識青年的標準究竟是什麼呢?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符合要求呢?”
趙駿聽到劉海中的問題,立刻回應道:“關於知識青年的標準,首先他們必須是青年人,年齡在十四歲以上。”
“其次,這些人要有一定的文化素養,至少能夠認字和閱讀。”
“當然,如果能是初中畢業或高中畢業生那就更好了。這樣才能確保他們具備足夠的知識水平來適應工作需求。”
劉海中聽到趙俊的話後,眼睛眯成一條縫,似乎在思考著什麼重要問題。
他微微頷首,彷彿在認同趙俊的觀點,但又沒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