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週年的日子越來越近,鄭萬成、徐盛等人的工作節奏越來越快,圍繞著辦公區的建設,幾乎使出全力。
及至最後十天,劉建國實在坐不住了,乾脆帶領一隊人馬,押著數輛馬車,也不打招呼,直接趕往臨興城,提前開啟搬家程序。
從多民嶺山谷走出,跨過山口橋,向北方望去,原本樹林、田地、茅屋交錯而立的地塊,此時變的極為規整,近處是已經平整好的土地,遠處則是由夯土牆圍成的一處巨大院子。
望著眼前景象,劉建國心中寬慰不少,看來基建部的同仁們還是挺聰明的,知道重點在哪兒。
再往前走不遠,驛道北側出現一條十餘米寬的道路,打理的十分平展,兩邊均修有排水溝,從側面能看到豎立的石塊邊緣,雖然不算平整,但也能看得出,眼前的道路規格必然不低。
路面上已經看不到石塊,或者碎石的跡象,只有最上層的紅磚向前鋪展開去,怎麼看,都像是一條擴大版的帶狀地基。
車隊剛剛進入道路,喬山樑便帶著人從遠處跑過來,見為首之人是管委會的大管家劉建國,連忙熱情地打起招呼,詢問為何沒見通知,人就已經到了?
劉建國笑著說是提前過來探探路,省得你們磨洋工。
讓車隊先一步出發,劉建國和喬山樑走在後面,問起道路修建情況?
喬山樑指了指地面,說是多虧了六羅山的白區長,早早讓採石場恢復生產,這才運來足夠多的大塊石頭,否則就只能鋪一條土路應付啦。
從路面來看,最下面都是大石塊,然後用碎石、碎砂混著粘土填縫,做出路基,剩下的,就是用粘土、沙子、石灰等物質混合製成的“水泥”粘合紅磚,鋪成現在這條還算像樣的磚石道路。
沒有真正的水泥,日後這條道路的維修量肯定不小。
二人邊走邊聊,很快便來到那處院子,四周宛若城池一般,修著長長的院牆,前後足有兩百多米,可見其內部必然寬廣宏大。
從十餘米寬的開放式大門進去,裡面是一片空曠的平地,沿著四周圍牆,分別修起三排二層樓房,樓前是一處處小院子,佈置的十分規整。
沒有燈光照明,院子已經成為大家議事的主要場所。
鄭萬成陪著劉建國走進辦公區,介紹起各處設施。
辦公區佔地大約在六十畝左右,除了四周三排帶院子的樓房之外,中間是一處巨大的廣場,此時還是平地,將來會增加各種大小尺寸的竹(木)棚,作為人員休息、開會的場所,原本規劃的禮堂取消,改成大型木製結構的棚子,以便增加採光效果,同時也可舉辦大型宴會。
靠近東北一側的角落,還會建一處小花園,算是鬧中取靜。
整個辦公區的核心在北側,管委會的主要部門均在那裡辦公,從北側大門出去,便是圖書館的規劃用地,再往北,則是學校、醫院等附屬設施,此時僅完成地塊整備,還未開始建設。
其中規劃佔地最大的是學校,除了承擔中小學教育之外,還要把幹部培訓開展起來,現在三亞各處發展迅速,符合咱們要求的幹部卻是十分緊缺,急需開辦一處行政培訓學校。
辦公區的南側主要是後勤中心,兼有部分住宿功能,大部分歸義民服務人員都住在那邊,再往南出了院牆,駐紮有一個治安中隊,平時也承擔一部門辦公區的服務工作,治安中隊和驛道之間的區域,規劃為沿街商鋪,將來會交給後勤中心統一對外出租。
辦公區東側主要為治安處、安全部等單位,院牆外依然是一個治安中隊,再往東則是臨川河碼頭,從臨川河到辦公區這邊原本有數條河汊,之前經過堆高河岸,修整出一條水渠,直通辦公區,正好將取水問題一併解決。
院內的水塘也建在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