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祥親自前來,把李政、王興等人嚇了一大跳,沒想到管委會對六羅山的事情如此重視,一個個表現的分外積極,好事壞事彙報了一籮筐,生怕有所遺漏,把人家惹惱了,給他們上一堂生動的地方治理課。
誰知孟慶祥趕來辦的第一件事,便是將李政、王興帶領的保安團一連攆了回去,曹衛國那邊已經火上房了,作為主力的一連卻在六羅山上看風景,實在是浪費資源。
楊寬等幾名楊姓士兵被留了下來,主要是為了配合後續工作,待事情處理完畢之後,再行歸隊。
這次輪到王興千叮嚀萬囑咐,讓大家務必伺候好孟總,把事情辦漂亮了,否則就是給他和李政臉上抹黑,李政則看著孟慶祥帶來的青壯素質不錯,示意楊寬多多留意,將來事畢,可以拐帶一些回來。
送走李政等人之後,孟慶祥迎來了自己第一個麻煩,下寨村長楊文良帶著幾名老人前來拜訪,說是來慰問華興老爺。
聊天的時候,孟慶祥敏感地發現,這個楊文良很有幾分見識,絕非久在鄉野之人,細細詢問之下,才發現這傢伙經歷極為複雜,回到下寨居住,也就八九年時光。
楊文良的父母是做小生意的,初時就在六羅山附近活動,待發現兒子天資聰明,兩口子便決定遠走州城,看能不能給兒子找個讀書的機會。到了州城,才發現根本沒有進學宮的可能,乾脆就投身富貴人家,反正能讓兒子有書讀就行。
機緣巧合之下,少年楊文良終於獲得了陪大戶子弟進入學宮的機會,雖然還是伺候人,但也得到不少看書、學習的機會,最終算是自學成才,大大長了見識。
楊文良剛剛成年,積勞成疾的父母便先後亡故,面對獨自謀生的局面時,才發現世道艱難,自己認識的那幾個字,根本無法保障生活。
孤身一人的楊文良離開州城,幹上了跑船的生意,這一干就是十幾年,期間娶妻生子,日子過的時好時壞,總歸是撐起一番家業。
有了些餘錢,楊文良便回到家鄉生活,過起了安穩日子,畢竟十幾年海上漂泊,總沒個家的樣子,結果沒安穩幾年,又趕上黎亂,幸好自己跑的快,加上平日對附近黎人極為友善,才逃過一劫,但多年積累,俱都灰飛煙滅。
實際上,近些年重整下寨的工作,完全是在楊文良帶領下完成的,他這個村長的威望也與日俱增,雖然還是給上寨打工,但也不似從前一般,被上寨人像牛馬一般對待。
這次華興人攻擊上寨的行動,楊文良出力不少,就連附近黎人村落,也是他暗中勾引而來。
有華興人做靠山,大家一擁而上,幾乎沒用王興等人動手,便將上寨楊家屠戮殆盡,用楊文良自己的話來說,天時已到,也該讓這幫吃人的老爺們歸天了。
酒宴之後,孟慶祥放低姿態,向楊文良問計,報仇之事已畢,當下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如何善後,避免未來再起紛爭。
楊文良的來意本在於此,見孟慶祥虛心請教,哪能放過機會,隨即說出自身想法。
實際上,上寨楊家的資產主要有四塊,最大的一塊是土地,大約有五百餘畝良田,如今已然無主,按照楊文良的意思,這些土地下寨楊家先祖也曾出過力,只不過被侵奪多年而已,加上一筆寫不出兩個“楊”字,理應由下寨接管。
第二處產業是山中油樹,一部分為侵奪黎人所得,一部分為後期栽種,如今累計已有數千株之數,對於這部分資產,楊文良直言下寨不敢鯨吞,願與黎人分享。
第三處產業是山上的採石場,楊文良認為開山採石,本就是不祥之事,而且勞心費力,掙不了大錢,倒不如就此關閉,恢復舊貌,進而保持祖宗風水。
在楊文良看來,上寨楊家遭此滅門之災,和採石場破壞風水關係極大,氣運不再,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