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渭水殤殤關中血,耄耋猶憶入秦時 下(1 / 3)

至於雙方爭執,秦王政心裡實際很清楚,相邦呂不韋將鄭國建渠的想法已經說得很清楚了,秦國也有水工,也深刻探討過,對於鄭國的構思,都是大為讚賞,好處就是關中沃野千里,不再有洪澇災害,文官當然支援。

軍方反對,主要是這建這渠需要大秦十多年的全力投入,至少三十萬人力的長期消耗,那麼東出資源難以為繼,以大秦現在的國力,十餘年,滅掉東方一、兩國錯錯有餘,讓強悍的大秦百戰之師憋在函谷關內,豈不憋屈?大秦世代君王以統一天下,還百姓一個安康的太平盛世為己任,十幾年是一個很漫長的時間,有的時候這就是一代人,作為軍方最高的幾個人那時候是否在世都是個問題,軍方反對是很正常的。

雙方各執一詞,都非常有理。

所以,秦王政還是願意自己看看這個鄭國,到底何等人物,韓國過來的訊息是讓人有些擔心,因為從記錄上看,鄭國來秦之前,韓國相邦張平張天佑可是親自見過他,張天佑是何人,自己當然清楚,與其父張開地五世相韓,也就是說父子兩在韓國做了五代君王的相邦,張開地在韓昭侯、韓宣惠王與韓襄王手裡為相,張天佑在韓厘王與韓桓惠王手下為相,算得上在韓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張家也是韓國第一世家。

有傳聞當年韓國在秦軍壓力之下,韓王決心將上黨之地贈送給秦國,就是這個張平慫恿下,韓王私下指使上黨太守馮亭將上黨之地轉送給趙國,讓秦趙兩大強國決一生死,當然,這是傳聞,沒有任何證據,不過,這可以看出,這個張平不是等閒之輩。

這個傳聞之外,還有個極其確定的事情,張平是韓國所有臣工中“合縱抗秦”的中流砥柱。

這麼一個“合縱抗秦”的中流砥柱偷偷的見鄭國,是做什麼?安的是什麼心?鄭國來秦真正目的是做什麼?

就因為這件事,軍方大做文章,極力證明鄭國沒什麼好意。

當然以呂相邦為首的文官一方倒是說,這張平就是不願秦國使用鄭國,所以就特意見了鄭國,不然私下見面,要做到沒人會知道也是不是沒有辦法的。

而現實中,關中最大的水患就是涇水,是一直存在的,在大秦的文書之中一直有個記錄,李冰之子李二郎西去之前曾說,關中應該建一渠消除涇水水患,李冰父子先後辭世後,大秦再也沒有那麼厲害的水工,可以主持修建這條溝渠,所以一拖再拖,今日天下第一水工鄭國來秦,當然受到秦國上下的重視。

秦王政心裡蠢蠢欲動,按捺著自己的心,自己尚小,實際上權利並不在自己手裡,現在的自己只是這大殿裡的一尊木雕泥塑而已,雖然說是自己是秦王,看起來無比尊貴,但是場內沒幾個會真正聽從自己的意見,從這段時間的事情可以看出,權利主要是母后、呂相邦、嬴秦王室、軍方代表麃公手中,政事決斷並不是秦王印璽有用,而是太后印璽、相邦印章一起用才有效,而動用萬人以上軍隊,需要太后和麃公的印章一起才有用才行,而自己的秦王印璽要自己親政之後才能有用,現在離親政的時間還很遠,但是自己那顆躁動的心卻是難以壓抑。

太后只有一人,相邦呂不韋這邊卻有一半文官支援,這主要是非楚國的秦國外來人員,呂不韋一方也有軍方人員支援,齊人蒙驁是呂不韋舉薦,經大小四十餘戰,已經成為軍方代表之一,蒙驁的蒙家軍也有兩萬,極其有實力,陽泉君代表的是華陽老太后,楚系朝臣,當年相邦呂不韋就是透過陽泉君見到當時的華陽夫人,將自己父親莊王走到秦王的位置,陽泉君雖然位置並不高,但他代表著華陽老太后,影響力並不弱,陽泉君總是給秦王的感覺,自己欠他的,而麃公[ZR2]代表著嬴秦王室和大秦軍方。

據說當年,麃公也是王位的有力傳承人,只是棋差一著,但是落選之後,他的心態擺的很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