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給了沈睿姣更多時間去做她想做的事情,比如賣掉她之前製作的一些香皂。
然而,鑑於前次沈家大小子夫婦在市集上對她的攔阻,不論是丈夫沈行書還是兒子沈離然都堅決反對一個身懷六甲的女人獨自前往鬧市中去銷售。
於是乎,沈睿姣只好尋找些其他活兒幹了。
最近她又提煉了一些豬油,並準備了一批新的肥皂等著它們完成化學反應的過程。
與此同時,她還親手熬製了一些熟石灰以備用。
這幾天閒暇之時,沈睿姣打算研究一下如何自己燒製玻璃。
雖然現代技術對她來說輕而易舉,但在古代想要製造高質量的透明玻璃卻十分具有挑戰性。
要知道目前朝內所謂的“琉璃”,其實就是來自西方商人引進的彩色不透明材質製品,普通百姓極少見過甚至聽說過這種玩意兒;而在皇宮裡所使用的也只是少量做工不夠精良、透明度較差的小型器物罷了。
雖然過去曾經在網路直播時嘗試過親手從頭做起一塊玻璃,也為此做了大量資料收集工作。
然而採用古法制玻璃的話,其困難程度顯然要大得多,而且難以達到很高透明度並且減少內部雜質含量,整個過程中還會消耗相當大的體力與時間成本。
至於為什麼要堅持這麼做呢?
只因為她夢想著建造一間可以種花養草的大棚溫室。
單靠傳統的窗戶紙肯定不行,儘管如今市面上出售的紙張質量已經挺不錯了,但在強風天氣下根本無法滿足長時間遮擋保護需求。
因此即使手工打造出來的粗糙透明板材,相比木質或稻草結構依舊更有利於光線透入。
第一步需要先採集河沙原料。
雖然他們居住的地方四周並不存在天然沙堆,但在附近城市的河道岸邊倒是容易尋找到適合用來做基底的細小顆粒物。
當外面冰天雪地時,沈睿姣獨自拉車載著工具出發,來到河流邊挑選適合的位置搭建火爐。
藉助燃燒後的餘溫融化掉表面凍土層後,終於艱難地帶回了一碗沙子作為初次試驗用量。
當然她心裡清楚這樣直接獲取到的物料並不乾淨。
所以接下來就需要透過篩選、沖洗以及高溫焚燒等多個工序去除其中多餘部分保留矽石成分。
另外還得準備好足夠量的碳酸鉀化合物共同放入預先特製好耐高溫泥缽當中一同加熱。
這個代替專業坩堝使用的容器由特殊泥土加上少許石墨粉調配而成。
關於前者成分來源,則是從當地售賣建築材料商那裡索要得到。
而後者則是經過特定方法提取自某些植物灰燼中所得。
整個流程中最難掌控的部分就在於加熱溫度必須超過千度左右才有效果。
別說在這山谷裡了,就算是放眼整個大乾國,恐怕也找不到一個窯能有這麼高的溫度。
要想製作玻璃,唯一的方法就是拉長時間慢慢燒。
為了實現這一點,沈睿姣專門準備了一批木炭。
住在山裡頭的好處之一就是木頭取之不盡。
她動手搭了個小土爐子,把木材砍成合適的長度放進爐子裡,並仔細地封好口。
然後從底下加火點燃,待燃燒一段時間後熄滅火源,讓其自然冷卻。
接著沈睿姣從燒好的木炭堆中抽出幾根來,把那隻裝著沙子與碳酸鉀化合物的泥碗放入土爐內。
這二者之間的比例約為十比三左右。
這就開始了漫長時間的熬製。
她幾乎是從白天一直燒到睡覺時才停下來。
開啟土爐一看,裡面真的已經變成了液態的東西了。
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