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後
公元前227年。
已經將消滅趙國的勝利果實消化了大半的秦國再次開始了行動,強悍的秦軍開始駐守原本的趙國邊境,對著趙國周邊的國家虎視眈眈。
而原本和趙國相鄰的燕國,此刻也感受到了秦國的威脅。
看著秦國大軍壓境的訊息不斷傳出,燕國朝堂頓時陷入了一片惶恐之中。
“這可如何是好啊?”
“秦軍壓境,連當初虎狼之師的趙國都戰敗了,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燕國的大部分貴族們對於燕國的未來持有悲觀的態度,甚至有部分大貴族已經開始考慮要不要脫離燕國,向秦國靠攏。
然而。
不到萬不得已,這些在燕國之中紮根頗深的大貴族也不願意捨棄經營許久的燕國地盤,去投靠秦國。
畢竟如果秦國真的佔據了燕國,或許他們能夠憑藉家族的勢力僥倖保留一命,但是他們的勢力肯定會被削減,原本經營許久的利益也要讓出來給秦國的貴族們,這讓他們怎麼捨得。
所以這些大貴族們的主張是讓出部分的利益,然後禍水東引,讓秦國去攻伐別的國家,
至於最後是飲鴆止渴,還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他們這些人已經無暇關心了,畢竟兩國要是真的打起來了,他們連轉移財產都來不及,能拖一會兒是一會兒啦。
與勢力龐大,還有退路的大貴族們相比,燕國的小貴族們內心反而堅定得多了。
就一個字,跟秦國硬剛到底,就是死也不能讓秦國的人好過。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的勢力太小,秦國根本看不上,更不會接受他們的投靠,而燕國一旦滅亡,他們即使僥倖不死,他們好不容易苦苦經營獲得的貴族身份也會丟失,又會變成他們平日裡瞧不起的底層平民,這簡直比殺了他們還要讓人難受。
另一方面就是,戰爭歷來是權力晉升最快的地方,他們這些小貴族如果在戰場中打出自己的名望,說不定也能變成大貴族,建立一個傳承百年的家族,這種吸引力絕對是無與倫比的。
當然前提條件是在這次戰爭中燕國不能戰敗。
至於說燕國在這次戰爭中獲勝,即使是對於自己最自信的貴族也不會有這樣異想天開的想法。
因此,這些小貴族們算是燕國朝堂中最堅定的主戰派。
至於朝堂之外的底層平民,他們是什麼樣的想法根本無人關心,畢竟在這些朝堂之上的肉食者眼中,他們也不過是一串可有可無的數字,是供應他們的耗材。
不過嗅到了戰爭硝煙的平民百姓也開始做起了準備,儲存糧食,搬進深山老林,逃避服兵役,做到自己能做的一切希望自己能在這場戰爭之中存活下來。
可惜,在戰場之中,人命如同草芥一般。
長平之戰中,趙國的40萬軍隊用生命鑄就了殺神白起的赫赫威名,這40萬青壯年的背後又有多少的家庭在等著他們呢
大貴族主和,小貴族主戰,看上去主戰派佔據弱勢地位,然而燕國最大的貴族也就是燕國王室卻態度不明,這讓主戰派和主和派之間的勝負變得不是那麼清楚。
燕丹是堅定的主戰派,而燕王則是傾向於主和派。
燕丹作為主戰派的原因首先是他因為在秦國當質子期間遭遇的冷遇和侮辱,讓他對於秦王嬴政充滿了仇恨,其次便是,如果真的要分割出利益和秦國議和的話,那損失最大的絕對是他。
沒辦法,誰叫燕丹這一年來賣出了不知多少的白虎丹,獲得的金銀財寶任誰看了都眼紅心跳,就算是其他國家也知道“燕國太子丹,售白虎丹,富可敵國”這個傳聞。
因此當與秦國談判的時候,秦國一定會貪圖自己售賣白虎丹換來的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