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後世影視劇裡每名戰士都有著堅定的革命信仰不同,其實我軍之中也是會有信心動搖、半路開小差甚至直接叛變的情況存在的。
當時的人鄉土觀念極重,即使是在高度重視政治建設的我軍之中,也是有不少人因為種種原因會拒絕離家太遠的。
黃克誠大將在解放戰爭初期率部從山東開往東北時就曾有不少戰士在路上偷偷離隊,東野後來入關時,羅帥也曾因為如何說服戰士們而頭疼。
負責思想動員的廖春華很快也頭疼了起來。
三支隊的幹部和戰鬥骨幹基本都是原十軍團的老兵,但一線普通士兵卻基本都是來自四明山周邊諸縣的本地青壯,作為家裡的頂樑柱,自己要是離鄉太遠的話可就照顧不到家裡了。
幹革命必須要有信仰,可光講信仰卻避談物質的話也是行不通的。
好在前後數次打下過縣城,又有農村地區稅收、籌款和四明商行利潤支撐財政的抗日三支隊不缺錢,廖春華給每名戰士都發下了安家費,並承諾會留下部分幹部統一領導當地民兵,盡力幫助生活有困難的軍屬家庭,絕不會在戰士們離開後讓軍屬受人欺負。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絕大部分的戰士都選擇了服從轉移命令,至於極少數仍然不願意離鄉背井的,廖春華也同意了放他們離開,不過軍屬的優待政策也就享受不到了。
如此,極少數不願意轉移的戰士中又留下了一部分,最後堅持離隊的人數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
隨著天氣越來越熱,時間進入到八月份後,規模宏大的淞滬會戰終於打響了!
這天,趙驥避開所有人單獨找到通訊連長辛玥:“辛玥同志,我有項秘密任務要交給你,不過你必須對其他人保密,只能單獨向我彙報,你願意去做嗎?”
“其他人包括廖書記和杜副書記嗎?”辛玥不傻,又知曉趙驥被撤消黨內職務的事,於是敏感地問到了關鍵點上,“隊……隊長,我,我,我不能做違反紀律的事”。
辛玥是趙驥和張詩陽用龍游縣長的孫子交換出監獄的,算得上對她有救命之恩。
她很為難,鼓足了勇氣才說出拒絕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