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還需不遠萬里地從鷹醬國徵集了一批大騾子,透過“駝峰航線”用專機運來。
另外一個關鍵之處是,新型火炮的製造技術、材料水平要求高,華夏國的工業能力根本無法仿製,甚至炮彈材料的生產要求都難以達到,只能全部依賴進口。全面抗戰爆發後,腳盆雞的海軍很快就封鎖了華夏國沿海港口,外援路線阻斷,裝備和彈藥補充無門。
宋鴻飛認為:符合國情的火炮必須是重量輕、分解部件輕,適用本土騾馬,並且國內能仿製,炮彈也能自行生產。
然而,因為盲目追求歐美新式武器的先進效能,並且對未來全面戰爭的艱難局面預想不足,高層在選型時往往忽略了這點。
宋鴻飛感到他面對了一個棘手的難題,他要怎麼把這些問題跟高層大人物們提出?
以他的資歷地位,自然不好對國家方略大策評頭論足,不能無所顧忌地直言不諱,不然就是“僭越”,對高層大人物們來說可就是大不敬了——就你能?我們都沒眼光?
把上峰置於何地?讓上峰顏面存何,威嚴何在?
那以後自己還怎麼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