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鴻飛的軍士營嚴禁剋扣士兵薪餉伙食,良好的伙食標準保證了士兵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精氣神。
軍士營的訓練場上熱情高漲,士兵們龍騰虎躍,班長們嘶啞的呼吼聲震耳欲聾。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訓練場邊豎起的幾個鮮紅色的大字標語,已經深深刻在軍士營每一位士兵腦中。
宋鴻飛非常注重每一位步兵必須具備的“步兵五大技術”訓練:射擊、投彈、爆破、土工作業和刺殺。
良好的單兵技術,再加上良好的體質體能和戰術動作,是一切戰術訓練的基礎。
經過這段時間以來脫胎換骨式的整訓,軍士營士氣高昂,精神面貌換了一個樣。士兵們一個個身強體壯,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一舉一動間都帶著軍人特有的虎虎生氣。
絡繹不絕前來軍士營觀摩取經的各個部隊和各級的長官們發現,一支虎狼之師的精氣神已然彰顯無疑。
宋鴻飛尤其強調步兵技術訓練要與戰術訓練緊密結合,他提出了一系列在當時很新穎、很先進的戰術思想,包括“一點兩面、三三制、四組一隊、小群多路攻擊、三猛戰術”等戰術原則,整天帶著官兵在訓練場摸爬滾打,跑各種戰術。
當然,宋鴻飛自己心裡也承認,他是佔盡了穿越而來開掛般的便宜,這些先進戰術是後世的人們經歷了多少年的戰火經驗,用鮮血和人命總結提煉出來的。
“裝備精良的職業軍人以專業和精悍的戰術,以最小的代價克敵制勝!誰人最強?我們最強!”是宋鴻飛灌輸給軍士營每一位官兵的戰鬥理念。
有了“民24式”半自動步槍、mp28衝鋒槍和“民24式”通用機槍的強大火力配置,宋鴻飛制定的一系列戰術戰法和戰鬥編組不斷得以實訓推廣。
“三三制”,是最基本的戰鬥隊形編組,也是其他戰術實施的基礎。通常在一個步兵班內劃分3-4個戰鬥小組,每個小組3-4人,各人分工不同,精確到個人如何編組戰鬥,一人負責進攻,一人負責掩護、警戒,一人負責支援,以有經驗、有威信計程車官或老兵任小組長。
“三三制”有多種戰鬥隊形,如橫豎一路、左右梯次、前後三角,根據敵情、火力、地形條件靈活運用。通常人與人的間隔約5-6米,組與組為20-25步(10-15米),以展開隊形後便於指揮、聯絡、協同、利於戰鬥和運動的原則來確定。
三個戰鬥小組構成一個戰鬥班,三個戰鬥班又構成一個戰鬥分隊,各級分隊根據其作戰性質、任務、範圍等情況,都可適當採用三三制。
作戰時,“三三制”編組的戰鬥分隊呈扇面散佈在戰場上,隊形疏散,火力集中,一個步兵班進攻或防禦的寬度、縱深通常可達百米,可用最小的傷亡達到最大的戰術效果。
“四組一隊”,是班組的戰術編制和配合,例如一個班12人分為4個戰術小組。根據不同的作戰任務,一個戰術分隊有突擊組、火力組、爆破組、投彈組、支援組、掩護組等,各司其職,互相配合。這樣各組的協同作戰,其發揮出來的效果往往是“1+1大於2”。
這樣的戰鬥編組和戰術戰法,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強大戰鬥力,以栓動步槍的火力密度根本玩不轉,在沒有大量裝備自動武器的部隊中是無法想象的,前來觀摩取經的其他部隊的各級長官可謂大開眼界,經受了震撼般的心靈洗禮。
華夏國的近現代軍事思想,深深受到蘇國的影響,蘇國援建的黃埔軍校更是全盤照搬了蘇俄建軍的經驗,其教學中極端重視政治教育、主義教育,以至於軍事課程、軍事技術和軍事專業的教學訓練時間被過多佔據了。
黃埔的軍事教官大多來自前講武堂和保定軍校,雖不乏精英人才,但由於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