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經血戰,我軍將日軍第6聯隊擊退回張華浜車站和碼頭一帶,鞏固了泗塘河防線,但我軍傷亡很大,也已無力再攻。
日軍認為在目前戰況下,如不大規模增加兵力斷無取勝可能,決定暫時停止攻勢。
登陸的日軍第3、第11師團主力把攻擊的重點指向吳淞以西的寶山、嘉定、羅店方向。東線江灣、殷行、張華浜方面的戰況暫時平穩下來,雙方進入僵持對峙之中。
“又是這種重機槍!”第3師團長藤田進看著作戰參謀遞交上來的戰報,悲憤交加,倉永辰治的死給他內心造成極大的觸動。
藤田進認為情報部門嚴重失職,戰前竟然從未獲取到這種機槍的資料,只籠統獲悉是一種風冷的、輕重兩用的機槍,其他諸如各項效能指標、裝備情況等都一無所知!
根據基層部隊大量的戰場觀察報告,華夏軍的這種機槍機動靈活,攜帶方便,外形低矮極其隱蔽,往往能在日軍認為不會有重機槍火力的位置突然出現,令人防不勝防。
而華夏軍以這種重機槍為火力核心實施了不同以往的戰術,該型機槍甚至可以直接伴隨他們步兵班、排一級行動,形成猛烈的區域性火力優勢,隨後又快速轉移。令日軍的擲彈筒根本無法鎖定和壓制其機槍火力點,給步兵分隊造成了大量傷亡。
藤田進戎馬多年,其戰場判斷力絕非平庸。經過江灣和張華浜兩戰,他已敏銳地察覺出,華夏軍的戰術水平似乎突然間有了飛躍般的提升。
防禦時不再是死守一線的塹壕對戰,其防禦陣地縱深極大擴充套件,利用梯次配置的多層次兵力火力殺傷敵軍。
如果敵方攻擊勢大,則暫時放棄一線,利用縱深交叉火力依次削弱敵方的進攻力量,並以炮兵和重機槍的彈幕切斷敵方後續梯隊,從而令敵方無法站穩一線,也無法繼續突破。而後華夏軍進行反擊,重新恢復陣地。
其進攻也不再是那種蘇俄波浪式梯次集團衝鋒,而是正面進攻結合兩翼迂迴側擊,以輕重機槍和各種自動武器為火力核心編組成突擊分隊多路進攻。
“這是彈性防禦戰術!”藤田進研究之後得出判斷。
他倒也不是不學無術之輩,已看出這是德軍一戰後大力研究和發展的防禦戰術,並且華夏軍又根據自身的情況加以改進了。
“防禦中又帶有機動攻擊的戰術!倒也能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他們重火力的缺乏。”藤田進若有所悟。他也不得不承認,華夏軍的戰術相當高明精妙。
“華夏軍在學習中成長進步,這樣的敵人值得我們尊重。相比之下,帝國陸軍反而顯得不思進取,必須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麻痺大意和驕傲自滿會付出代價的!”藤田進感觸良多。
不單是新型重機槍,華夏國軍裝備大量半自動步槍、衝鋒槍、毛瑟快慢機等自動武器的戰場表現也讓他的印象無比深刻。
“近戰中,就是這些自動武器的兇猛火力讓帝國陸軍士兵聞風喪膽。”
“那些高高在上待在辦公室裡的傢伙們真是目光短淺、固步自封。以帝國資源匱乏為理由,一根筋地認為“確保精確射擊”才是首要,衝鋒槍的射速過快完全是在浪費彈藥,單發栓動步槍就足矣!為什麼他們就意識不到先進自動武器的巨大優勢和意義?!”
藤田進默默地長嘆一口氣,他知道那些鼠目寸光的高層傢伙永遠也不會讓帝國軍隊擁有那樣的自動武器。
藤田進敏銳地看出了一點,華夏軍隊並不是所有部隊都裝備了這種新型機槍和半自動步槍、衝鋒槍等大量自動武器,只有最精銳的部隊才有。
“結合各部隊的戰場報告,87師,88師,36師,教導總隊,稅警總團,這幾隻最精銳的調整師才裝備有。實施彈性防禦戰術的似乎也只有江灣的87師和張華浜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