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鴻飛和陸橋山、高慕禹無比的沉痛,他們早知前線戰事不利,但也未料到戰況竟是如此艱難,如此慘烈。
“我國是落後的農業國,和現代的工業化國家作戰,面對技術遠勝我們的對手,總要付出血的代價,這是歷史給我們最慘痛的教訓。”宋鴻飛緩緩道,“但是,我們不能讓先烈們白白犧牲!先烈用生命換來的寶貴經驗,我們必須吸取總結,在戰鬥中學習,在戰鬥中成長!先烈的血才不會白流!”
“現代戰爭我們雖然還生疏,但它也有它的規律和特點,我們不能再簡單刻板遵循之前國內戰場低烈度、低火力條件下的理念和打法了!日軍具有陸、海、空立體火力優勢,我軍陣地設定和戰術實施就得首先考慮如何防空、防炮、防重火力大面積殺傷。”
在87師指揮部裡這麼多專業參謀指揮人才眾目睽睽之下,宋鴻飛從容不迫侃侃而談。
在場之人有中將、少將,更不乏和宋鴻飛一樣軍銜的上校,但沒有人會心生“狂妄自大”之感,反而都覺得是合情合理、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們很多人都觀摩過教導總隊的戰術訓練,也研究過宋鴻飛發表的文章,一些人還在陸軍大學的課堂上過宋鴻飛的課。更何況,連中將師長都叫人家一聲小老師,誰還有異議?
宋鴻飛知道,國軍軍官長期受近代落後軍事思想影響,黃埔建校更是全盤照搬了蘇俄的經驗。前幾期學員並無系統性現代軍事教育,類似速成班,匆忙畢業即上戰場領兵,只會簡單刻板地遵循軍校的教育、訓練理論。在北伐和內戰中,基本都沿用蘇俄分梯次波浪式衝鋒的理念。
在德顧問團的幫助下,調整師和整理師部隊雖然也進行了一些現代軍事理念和戰術的教育訓練,但這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也不是看過他幾篇文章,聽過幾次課就能學會的,非得經過嚴格刻苦的訓練和實戰不可。
但由於物質條件限制,國軍部隊實戰化的訓練和演習少,就連調整師步兵一年的實彈訓練都沒幾次,炮兵實彈射擊更是寥寥無幾,炮兵協同、步坦協同又如何能談起?
宋鴻飛不禁痛惜,只能在戰鬥中學習了,在殘酷的戰場上付出不必要的犧牲,以血的代價為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