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方容忍,不可與之反抗,致釀事端。”
這就是所謂的“魚電”。
9月18日當晚,在燕城的張少帥正在觀看梅蘭芳表演的京劇,突然接到沈城榮臻急電,得知關東軍進攻北大營的報告,他認為只是東洋國的又一次挑釁罷了。
張少帥為何就輕率地得出如此判斷?
所謂情報工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張少帥當時花費重金將情報打入了東洋內閣高層中,獲得了東洋高層相關的政治、軍事、經濟等情報。
張少帥判斷,這不是來自東洋高層的命令,只是關東軍的一次挑釁,東洋國近期沒有進行大規模侵略的打算。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東洋的這種挑釁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來上一次,於是張少帥像以往對待東洋人挑釁那樣,決定:“不抵抗”。
宋鴻飛記得後世曾經看到過的史料,晚年的張少帥在回憶錄中,如此解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不抵抗對策:
“因為那時關東軍經常尋隙挑釁,隔幾天就找點事鬧鬧。”
“東洋兵在我軍士兵的刺刀上劃火柴,故意挑釁。但我下令,絕對不許反抗,任你再搗蛋、再找藉口,老子就是不反抗,不讓你有藉口,當時都是這樣的思路。”
“東洋人同我們搗蛋不是一次了,他搗了許多年了,搗了多少次了,每次都是這樣處理的嘛。”
這是張少帥對時局、對東洋軍意圖的“判斷錯誤”,而立之年的張少帥,對外交、政治上的複雜艱險的局勢缺乏深刻清醒的認識,缺乏妥善、周全的應對,很多觀點和手腕也顯稚嫩。
張少帥榮膺陸海空軍副總司令,獨攬關東大權,雄霸北方的半壁河山,已儼然與金陵中央平分天下,可謂權傾朝野,如日中天,風頭無兩,這也是他人生中最為得意的巔峰時刻。
他心中自然有一個小九九:當時的華夏,軍閥割據,有槍才有地盤,北方的半壁江山,需要雄厚的兵力才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他的心思,也大多花在瞭如何保住現有局面以及關內華北的既得利益上。
他擔心自己的奉軍在和強大的東洋軍獨自對抗中實力受損,一旦奉軍衰落,被他奪去了北方霸主地位的閻先生、馮先生,還有金陵的那位,都會毫不猶豫地撲上來將他已得到的利益分食乾淨。
張少帥對東洋人的侵略圖謀雖也早有認知,但當他看到東洋遭受經濟危機、其國內的政局出現動盪、關東軍的兵力和準備又不充足時,便一廂情願地認為此時東洋人動手的時機並不成熟,輕信東洋人還不至於大動刀兵。
面對悍然發難的東洋人,他最開始的對策是用肉包子喂狼,希望狼吃飽了後不再得寸進尺,這樣他自己依然能保有對關東的掌控。而後東洋步步進逼時,又希望藉助國際干涉和調停,確保調停利益也落入自己口袋。
就是隻想委曲求全,以退讓求得息事寧人,從而損失最小。
中心思想就是:擁兵自重,儲存實力。
但他萬萬沒有想到東洋的野心有這麼大,狼子野心永遠喂不飽。
實際上,他對東洋軍的意圖全都判斷錯誤,當事變之初東洋軍開始動手時,他判斷只是一次挑釁,東洋人不至於動真格。當東洋軍後續擴大事端,以謀取最有利的既成事實時,他又判斷東洋要全面入侵,故臨難而退,束手無措。
石原莞爾號張少帥的脈門,可謂號得精準無比!
張少帥根本沒想到的是,這次東洋人竟然會來真的!
張少帥最終採取了以“攘外必先安內”為指導的既定方針,做出了讓奉軍走向沒落分崩、流離失所的選擇。
只是他沒有想到的是,東北軍既然叫做東北軍,他的根本就在東北,不在華北,丟了根,東北軍也就沒了魂,看似粗壯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