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貞兒抬手將朱見深扶回了寢殿,躺在小榻上,並吩咐宮女絞溼一塊巾帕,蓋在朱見深頭疼欲裂的腦門上。
成化四年,這些大臣們把朕逼到什麼程度,萬侍長還記得麼?
朱見深一手捂著腦袋,痛苦地說道。
萬貞兒為難地點了點頭。
那一年的六月二十四日,錢太后薨逝。
周太后執意要違背先帝皇后錢氏名位素定,當盡孝以終天年,皇后它日壽終,宜同朕合葬(註釋3)的遺言。
執意將身為嫡妻的錢太后另外葬在別處。
至於天壽山的裕陵,則必須按照皇帝與皇后同葬的規格,待她百年之後,與大行皇帝朱祁鎮同穴。
周太后上一次類似的舉動,是在朱祁鎮駕崩後,阻止內閣大臣給錢太后上尊號,只允許他們給自己上。
這樣以庶凌嫡,動搖祖制的做法,自然又受到了百官的反彈。
之後經過禮部的商議,決定將陵墓的樣式改為三人同穴,以此作為轉圜。
誰知道周太后還是不依不饒,幾次尋死覓活,將朱見深逼得狼狽不堪。
而外朝的百官在得不到回應後,於當年的七月初一,在文華殿門外,以禮部為首的官員,集合數百名在京的官員,哭諫朱見深。
此舉雖然沒有打動朱見深,卻著實嚇壞了周太后。
這老太太也就對著兒子和一眾兒媳婦作威作福,面對百官的壓力,則直接放下了她太后的架子,逃回了仁壽宮,也同意了三人合葬的提議。
雖然此事最終得到了解決,不過這根刺,從此就紮在了朱見深的心上。
朕,大明朝的皇帝,被百官給要挾了。
這麼多年來,朱見深已經將這件事情當做了他人生中的一大屈辱這些朝臣們,只要互相串聯,就可以撼動皇權,逼迫皇帝這難道不可怕麼?
若朕是太祖爺爺,是太宗爺爺,宣宗爺爺那樣的強人,他們還敢麼?別說幾百人哭諫,哪怕是幾千人哭諫又如何?
而如今,他曾經最厭惡的一幕,又發生了。
只是這次參與的不只是朝臣百官那麼簡單了。
懷恩伴伴
朱見深恨恨地念道。
臣妾保證,懷恩他即便是做錯了,但也是出於一片忠心。懷恩他不可能背叛陛下。
萬貞兒急忙跪下為懷恩求情。
朱見深一把扯下搭在額頭上的絲帕,眯起眼睛,朕念在他從小跟朕一起長大的人情上,朕不追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