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28)(2 / 4)

老頭低下頭不再多話。倒是中年人,嘴裡不滿地嘟囔了幾句,鄧翔聽得也不甚明白。

我們老爺的官大得很。你們寺廟城外的田多,多的過我們老爺?我們在城南有幾百畝地,家中的佃戶有二十多戶人家。你們這破廟,比得上麼?

幾百畝地,十多家佃戶就敢炫耀?那你見到上千畝地,一百多戶佃農,豈不是要嚇死?什麼老爺,什麼官兒,窮酸!

那中年嗤笑一聲,轉過身去,不再回答。

我呸!你還不是給人種地的,真當自己是地主吶!

鄧翔擺出一副十足小人嘴臉,朝他們背後啐了一口,往楊休羨方向走去。

大人,這個寺廟有問題,影射的農田居然都上千畝了。這兩個人也都是外地人,不是應天府人。

走出後堂範圍,鄧翔低聲在楊休羨身邊說道。

本來他們來查廣濟寺,是認為它和慈悲庵有些關聯,可能找到有關宋嫂母女的線索。

沒想到居然套出了這麼重要的情報。

楊休羨臉色很是不好。

先不談那上千畝的農田能夠逃脫多少稅收。就一百多戶佃農的存在就足夠稱得上是一起大案了。

正常來說,會在寺廟裡或者周圍幫忙和尚們打理田地的,只有附近的村民。有的小廟、苦廟甚至都是和尚們親自躬耕,對他們來說,勞動是最重要的修行。

而這個廣濟寺,從重新修復到如今,前後也不過才八年而已,哪裡來的上百個佃戶依附與它?

唯一的可能,就是流民。

流民,隱射

一想到這兩個詞,楊休羨不由自主地皺起了眉頭。

大明王朝從建立伊始,到最終滅亡,前後國祚二百七十六年。而流民的問題,就足足困擾了這個龐大的王朝二百七十六年。

明末大亂,李自成擁兵自立,將這最後一個漢民族的皇權政體最終毀滅。

其中,有小冰河的冷氣加成的原因,有女貞部族興起的原因,有東林閹黨之爭的原因。

但是流民問題,也是壓在它這匹巨大駱駝上的一根重要的稻草。

洪武大帝定鼎中原之後,就設立了非常明確的戶籍制度。

這套制度,在華夏大地上,可謂源遠流長。

根據《尚書》記載,早在殷商時代,政府就已經開始對人口進行統一登記、管理。《漢書》中更是記錄了韓信依靠先秦時代的咸陽老檔來管理新生的漢王朝的掌故。

經歷過元末流民大亂,並且以此發家的朱元璋,自然不會允許自己一手擘建的皇朝,毀於下一個流民起義。

於是,在明朝建立後不久的洪武三年,朱元璋在承襲部分元代戶籍制度的情況下,建立了裡甲制。

以十戶為一甲,一百一十戶為一里,管理人民。並以此為濫觴,建立了幾千年來封建王朝中,最最嚴格的籍貫制度。

並且在南京玄武湖上,建立了管理國家戶口檔案,收納天下戶籍人口和土地情況的黃冊庫。

這個籍貫制度,哪怕在六百年後的今天,依然影響著生活這片土地上生存的人們。

所謂籍貫,籍者,名籍。

洪武三年,朱元璋下詔,所有人戶應占籍應役。軍發衛所,民歸有司,匠隸工部。天文、醫藥、樂部、僧道者,歸於禮部。

籍對應的是役,也就是工作。

理論上,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不更其役。即使考上科舉,也不會改變其役籍,軍戶還是軍戶,民戶一樣是民戶,只是不用服役了而已。

貫者,鄉貫也,就是戶役所在地,通常就是出生地,或者是服役所在地。

明代,或者說古代王朝,基本不允許人民在土地上隨意流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