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苒知道,這只是一個開始。
於是她把這件事擺到周堅面前。
柏彥離京,何苒給周堅請了新的老師。
和讓周堅大婚一樣,柏彥這位老師也同樣倍受爭議。
當然,對柏彥的爭議沒有體現在面試的時候,但卻逃不過錦衣衛的耳朵。
這些參加官員考的讀書人來自四面八方,但是到了京城之後,他們便組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大團體和小團體。
比如“真定同鄉會”、“平陽詩友會”,這些就是大團體。
還有一個四五個人組成的小團體,他們或者是同鄉,或者是同窗,也或者是為了節省房租臨時湊到一起的搭子。
可無論大團體還是小團體,都會在一起談天說地,聊琴棋詩畫,聊風花雪月,聊時政,聊來聊去,就聊到柏彥身上。
柏彥是青州人,此時的青州還是新帝的地盤,來參加官員考的沒有青州學子,而柏彥也不是馮擷英,沒有名聞天下的名氣。
歷來便有“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說法,文人相輕,一向如此。
因此,柏彥的學問和德行配為天子師嗎?
不配,肯定不配!
何大當家雖然英明神威,可畢竟只是一個女子,又是武將。
所以何大當家錯把魚目當成了珍珠。
他們這些讀書人中隨便拉出一個,就能把柏彥比起塵埃。
他們甚至認為,當務之急,何大當家要做的不是攻城掠地,也不是穩定民心,而是要給昭王重新選一位帝師!
為了誰才是昭王帝師的人選,學子們爭論不休,甚至還有團體為此決裂。
鐘意把打聽到的訊息告訴何苒時,何苒只說了兩個字:“閒的!”
這些人就不能閒著。
除了給選出來的八十二人安排了繁重的培訓課程以及忙碼的實習,那些落選的學子,何苒也沒有放棄。
這些人太閒了,會閒出事來。
就在這些落選的人或買醉或裝瘋賣傻,哭訴自己的真才實學無人賞識的時候,迎頭便是一道公文,兩個月後舉行二考,官員考的落榜學子可報名參考。
和官員考不同,此次的二考分了多個科目,水利、稼穡、醫藥、營造、算術、刑律、天文曆法等等,所列科目之外的,統稱餘科,報名的考生在報名時註明就可以了,比如經商。
公文一出,有人歡喜有人憂,據說,有站在公文前面大哭的,說他滿腹經綸,卻沒有用武之地。
但是也有不少人前來報名,比如有一對林姓兄弟,他們在筆試的第二輪就被刷下去了,原本已經準備回豫地老家了,二考的公文貼出來,他們便立刻去報名。
其他考生一問才知,原來他們家世代務農,父親考上秀才以後還堅持務農,並且還寫了一本農耕的書,他們兄弟從小跟在父親身邊,也精通稼穡之事。
還有一個考生詢問沒有參加過官員考的人能不能報名,聽說也可以報名,他立刻託人給家裡帶信,原來這個考生家裡有個沉迷算學的叔叔。
更讓那些自視頗高的書生氣憤的是,有很多出身商戶的考生全都跑去報名了,他們會經商,會計賬。
何苒初時還擔心沒有人報名,畢竟很多科目在那些清雅的讀書人看來難登大雅之堂,可沒想到,告示貼出去的當天,就有上百人報名。
一時之間,滿城書生都在談論二考的事,倒是沒有人再為了給昭王換師傅而傷神了。
二考的報名還在進行,雖然有很多人都去報名了,但是在這些已經報名的人當中,真正有一技之長的只是少數,甚至還不到三成。
何書銘便是其中之一。
這次的官員考,很多人見到了何苒,然而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