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骨打代表女真族投降,北方最大的勢力被一掃而空,北方暫時出現一定程度上的權力真空,但大夏怎麼可能會坐視這種情況不管。
關於怎麼治理北方如此龐大的區域時候,朝廷大臣出現了很大的爭論,因為在和諧地方大多是荒漠、草原、高原這些農耕文明並不適合生存的地方,這些地方是遊牧民族天生喜歡的地方,但對於農耕文明來說歷來敬而遠之。
有些大臣認為還是扶植親大夏的遊牧民族,比如讓阻卜部去鎮守這些地方,而大夏只需要和阻卜部大好關係就可以了。
但有些大臣卻提出論調,認為北方地區雖然不適合耕種,但真正強大的中原王朝,就沒有真正放棄這些地方的,無論是強漢也罷,盛唐也好,只要有機會,肯定要費大力氣去控制的,即便耗資甚多也是如此。
兩種論調各有各的道理,相互說服不了,最後還是歐陽辯出來定調。
——時代已經發生了變化,這塊區域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以治理了。
歐陽辯解釋說,這些地方治理困難的地方在於過於廣闊,而且不適合大量農耕人口的生存,造成這個困難的其實還是因為技術的不足。
地方遼闊,便會有天高皇帝遠之虞,但現在交通有火車,只要在關鍵的區域修建鐵路,形成鐵路連線的城市群,比如以中京為起點,修建一條貫通南北的鐵路,經過儀坤州、臨潢府、秦州、長春州、越裡吉、奧利米,那麼這條線上的關鍵城市已經在掌控之中,哪個地方有入侵或者叛亂,軍隊便可以透過鐵路迅速抵達平叛或者抵抗侵略,大量的軍事物資也能夠快速地抵達——這原本是最困難也是最耗費國力的東西。
而關於經濟問題,這些地方中原王朝不好控制,就是因為只能單方面投入,稍微有些出產的特產也是無法運出來,但有了鐵路就不一樣了,就單說牲畜這一樣,就可以創造大量的財富反哺這些地方。
大夏朝的人口現在有一億多,隨著經濟的發展,對於肉類的需求會越來越旺盛,光是河套地區這些地方出產的牲畜,根本不夠整個大夏人民消費的,這幾年大夏境內的肉類價格已經明顯上漲了,有通貨膨脹的原因,但根本還在於肉類的供應不足。
所以,只要火車能夠到達北方,就能夠從北方運送大量的牲畜出來,這方面產生的價值雖然未必能夠彌補在鐵路方面的投入,但只要能夠不足一半,就是值得的。
一方面北方能夠長期產生效益,只要時間足夠長,就能夠彌補這方面的投入;
另一方面,在地緣價值上面,蒙古高原對於大夏朝的屏障作用是不可取代的,有了蒙古高原的屏障,大夏朝就有了廣闊的戰略迂迴的餘地。
設想一下,如果北方敵人抵達臨潢府,那麼隨時能夠進逼中京,越過長城,便是大夏朝的腹地,而有了蒙古高原這個天然屏障之後,北方的威脅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
一個穩定的北方,對於中原文明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有了這個屏障,中原王朝就能夠將國力花在發展經濟上,而不是窮兵黷武,將國力消耗在防禦北方敵人上。
大宋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都說大宋的弱是因為得國不正,有些道理,但不是根源,根源在於大宋沒有北方屏障,沒有這個屏障,就始終沒有辦法真正安心發展。
宋朝如此富裕的情況下,但官府依然窮得叮噹響,當然稅收也收不太上來,但軍費的支出太大了,西軍和北軍那麼大的體量,每年要燒掉的軍費,多的時候要佔支出的八成。
八成!
記住這個數字。
後世的國家包括那幾個最強橫的國家,最多也不過是3.5%,宋朝卻足足八成,這是何等恐怖!
但這是不得不如此。
西夏窮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