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在位是把載,遭天下蕩覆,幸賴祖宗之靈,危而復存。
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數既終,行運在乎歐陽氏。
是以前王既樹神武之績,今王又光曜明德以應其期,是歷數昭明,信可知矣。
夫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故唐堯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無窮。
朕羨而慕焉,今其追踵堯典,禪位於歐陽相國。”
隆重的大典之上,李秉常在諸國使節的見證之下,言辭懇切地誦讀自己的禪位詔書,並且隆重的將傳國玉璽等象徵君王的物件交給歐陽辯,算是完成了一個政權的交接。
司馬光並沒有站在宋國使者的位列之上,心情頗為複雜地看著祭天壇上的歐陽辯。
司馬光當然不願意出席這次大典,因為他並沒有接到國內的命令,所以當歐陽辯邀請他來參加的時候,他提出的要求就是不已宋國使節身份出席。
歐陽辯也不為難司馬光,因為他並不需要宋國的承認,宋國愛承認就承認,不愛承認也無所謂,一個行將就木的國家,隨他去吧。
歐陽辯重視的是司馬光,這個讀書人是個老頑固,但並不是壞人,甚至是大宋朝少有的有良心的讀書人,歐陽辯想要推翻宋朝,其實並非是恨,相反他正是對祖國愛得深沉,不過他愛得不是趙家人一家一姓的皇室,他愛得是中國。
大典之後,便是大閱兵。
新興國度,武力才是震懾他國最好的工具。
這些外國使節的到來,一是交好,二是探聽虛實,若是歐陽辯稍有示弱,便會有人打著替李家出頭的旗號來侵襲。
所以閱兵的重頭戲便是炫耀武力。
當多達二十萬的騎兵從明德門進入,沿著朱雀大街來到朱雀門,歐陽辯就帶著百官與外國使節在朱雀門上進行檢閱,之後騎兵會從金光門以及春明門兩側出去。
二十萬軍隊的檢閱,足足持續了一天的時間,這還是馬匹小步跑的速度。
司馬光皺著眉頭看著眼前的一切。
禪位大典也就罷了,但這大閱兵卻是令他感覺心下不妙。
這西夏的軍隊,數量多,而且極其精銳。
精銳不僅僅指他們擁有的強健的馬匹、精良的甲冑以及刀槍,關鍵是,二十萬軍隊,在這樣的檢閱中,竟然沒有絲毫的混亂,這不僅體現了西夏軍良好的軍紀,還展現了夏軍極好的訓練水準。
類似的檢閱宋朝自然也是有的,不過只是少量的大漢將軍撐門面用的,如果想要讓二十萬軍隊有這樣的風貌,那絕對是不可能的。
司馬光越看越是驚心動魄。
根據這些天他與章惇等人的聊天,西夏的總兵力他是有所瞭解的,西夏原本有接近三十萬的軍隊,然後這一次在大夏陝西六路的過程之中,收編了大約十五萬左右的宋軍,另外歐陽辯的銀監衛已經多達五萬騎,加起來竟然有五十萬的軍隊!
而且這五十萬的軍隊中,騎兵佔了四成,這個量級的騎兵,已經是宋遼夏三國之中最為強大的騎兵了,甚至連遼國都比不上。
而且令司馬光更加憂慮的是——西夏想要養活這麼多的軍隊,依靠西夏那點土地是不成的,加上陝西六路也夠嗆,如果歐陽辯想要維持這些軍隊,對外擴張就是必須的。
那麼,最好的最為膏腴之地是哪裡?
毫無疑問,除了大宋還有哪裡。
司馬光悲哀地發現,以他對大宋的瞭解,以及對歐陽辯的瞭解,可能用不了十年的時間,大宋就會面臨一場滅國之戰!
更讓他絕望的是,歐陽辯與西夏曆代君王不同,這是一個對大宋朝瞭解到了骨子裡的人,而且,司馬光不知道大宋朝內有誰能夠對抗歐陽辯。
基本上可以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