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現在該好好準備一下進攻西夏失敗之後的事情了。
就現在宋軍的這番德性,能夠打贏才怪呢,如果打輸了,自己這個經略使無疑就是背鍋最好的物件,有可能被撤職,然後調去哪個旮沓待著去,那就糟糕了。
歐陽辯覺得無論如何也不能離開陝西了,即便是抗命造反,也得留在這裡,這裡才是奪取天下的根基所在。
關中平原、漢中、河套,這些地方佔下來,往中原、往西南、往荊州都可以,以這裡為根據地,就立於不敗之地了。
不過這樣一來,他的任務就太急太緊了。
時間線捋一下。
一旦宋夏戰事起,這一次宋朝肯定是主動進攻,深入西夏之後,以宋軍這樣的軍紀和能力,失敗是可以預見的。
一旦失利,以宋廷的尿性,一定會找人來背黑鍋,哦,不對,是以趙頊的尿性,一定會找人背鍋,那麼最好的背鍋人除了歐陽辯,還有誰?
那麼這個時候就得抗命了。
抗命就是造反。
造反是個非常複雜的工程,現在嘉佑二年的同年們,都散落四方,而且大家都是忠君愛國之輩,一旦造反,能有多少人跟隨,這還不清楚呢。
而銀監衛的種誼、折駒、種遏等人是否願意跟著自己造反,這也是個大問題,人家都是將門世家子,憑什麼跟著自己造反。
即便是自己的農行、西湖城、遠洋集團這些人,也都未必就願意跟著自己造反啊。
光是這些,就讓歐陽辯腦袋大了一圈了。
看著歷代立國之君奪取天下好像是蠻簡單的,但是其中艱難又豈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那些立國之君,哪個不是趁著大勢而起,全然靠著自己去創造機會的,根本就沒有。
宋朝看似腐敗不堪,但還沒有到真正大廈將傾的時候,即便後來被金國傾覆,那也是因為金國足夠強大,現如今的宋朝,還能夠和遼夏對峙呢。
想到這裡,歐陽辯不由得苦笑。
怪不得人說書生造反三年不成呢。
現在自己想著造反,越想越是打退堂鼓,若是那些混不吝,有著一萬騎兵在手,還有一些理論上的實力,說不得今晚就反了,至於成敗,那是打過之後的事情了。
但他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