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死,那婧瑜也不介意成全他。
第二天,婧瑜提出由醇郡王奕譞接任步軍統領,肅順沒有反對,八大臣唯他馬首是瞻,他不說話,別人也就無話可說。醇郡王走把上任,掌控了京城的防務。聖母皇太后驚訝於婧瑜的手段,再不曾找過婧瑜,高四兒跟婧瑜打小報告,說聖母皇太后正在琢磨著也要弄一個衛隊。
這是看著婧瑜手握朝凰衛,在朝廷上翻雲覆雨,眼氣了吧?可是她也不想想,朝凰衛是那麼好建的?
十一月二十日,皇帝為母后皇太后上徽號稱慈安皇太后、聖母皇太后徽號為慈禧皇太后。
二十一日,兵部待郎勝保率兵到承德護送大行皇帝靈柩回京。
咸豐十年十二月初一,咸豐皇帝的靈駕返回京城。
十二月初二,御史董元醇上奏摺,請太后權理朝政,簡親王一、二人輔弼。上允。著恭親王為議政王,入軍機處。另,加大學士桂良、戶部尚書沈兆霖、侍郎寶鋆、文祥為軍機大臣。自此,八大臣顧命制名存實亡。大清朝進入了一個太后垂簾,親王議政,大臣顧命的史無前例的新局面,軍機處大臣更是多達十一人,同樣史無前例。
初五,從大學士周祖培疏言:“怡親王載垣等擬定‘祺祥’年號,意義重複,請更正”,詔改“祺祥”為“同治”。
初九,同治皇帝在太和殿即皇帝位。
十五日,同治皇帝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於養心殿垂簾聽政。
婧瑜達到了她幾世太后生涯的巔峰。
大行皇帝大殮後,咸豐十年也就結束了,正值國喪期間,過年也沒什麼年味,太平天國與曾國蕃在南邊兒廝殺,有點兒正事兒的人,誰也沒心思過年,都在思索著,新的一年開始之後,要怎麼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唯有慈禧太后,興致頗高,終於能夠名正言順參知政事的她,志得意滿,春風得意。
年後開朝,便是同治元年了。恭親王與肅順像是達成了某種默契,恭親王只提開辦洋務的事宜,奏請開辦同文館,設立南洋、北洋通商大臣,建立海關衙門,向各國派駐使節等等。肅順則是更注重整頓吏制,肅貪反腐。各忙各的,挺好。婧瑜看著他們都在自己更加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別提多欣慰了。
婧瑜是欣慰了,慈禧太后鬱悶了,還以為垂簾聽政以後終於可是天下盡在掌握,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了呢!誰成想,兩邊兒他都插不上手。
還有慈禧太后更插不上手的呢!就是強軍。首輔與議政王兩位大人在這一點上非常的一致,肅順向來是強硬派的,不過以前他的強硬實在有些自以為是,恭親王也不是溫和派,他只是明白形勢比人強,對國際局勢看得比較明白,才不得不更趨向妥協,自從有了朝凰衛,他可是比誰都強硬,簡直就是霸道。英國人法國人別想在他這兒佔到一點便宜。
強軍這一點上,婧瑜是十萬百萬千萬個支援,這一項做好了,國家穩定了,其它的也就順其自然了。
三位大佬取得了一致,那這事情就再順利不過了。朝廷下旨意給下面的各省督府,酌情籌備兵工廠。力爭早日做到武器彈、藥自產自銷。當然,首要任務,也是朝廷目前最大的麻煩還是太平天國。越早平定越好。
婧瑜是知道太平天國未來幾年就會被曾國藩平定的,但是這一次,她來了,只能說聲對不起了,她等不起啊。
婧瑜本人對太平天國是很同情的,如果她穿到太平天國的某個人物身上,她會非常愉快的結束掉腐朽的清國朝,可是誰讓她穿到了慈安太后的身上呢!只能對不起天國的各位了。
軍機大臣,兵部的尚書待郎,還有正在前線領兵的將領們,都在等著盼著婧瑜什麼時候能把朝凰衛派出去剿匪,可是又誰都不敢主動提出來。朝凰衛是先皇專門為慈安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