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績,最後都會歸功在他身上。
政績就是稅收,半年政績翻倍,一年必須翻兩倍。
那些拿著銀票謀取了官職的官吏,到了地方上,開啟了瘋狂的斂財模式。
人的貪婪是無限的,變法開始,還有所收斂,可是我花錢才得到的官,為蔡京做政績,我能得到什麼?
自然是要得到錢,不是誰願意像王安石一樣,吃力不討好的?
王安石變法的專案越來越多,蔡京需要的人手越來越多,制置三司條例司也越來越龐大,朝廷本來官員就多,在裁減冗官的同時,又多了無數的冗官。
首先發現變法弊端的,是天明和蘇軾,因為他們都收到了一封家書。
天明的家書,是磊磊寫來的,信中有很多的疑惑:二哥,青苗法是利國利民的好政策,我按照朝廷要求,嚴格執行。
也給當地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優惠,雖然也有少許爛賬,總體影響並不大,只是近期收到制置三司條例司的官報,指責弟弟創收的稅收遠遠低於其他地區。
二哥,蘇州是魚米之鄉,土地面積廣闊,按理來說,需要向朝廷貸款百姓是最多的,為何我們的稅收,遠遠低於其他地區呢?這是為什麼?
而蘇軾的信,是老父親在眉山託人送來的,內容大致如下:
吾兒,青苗法實施半年有餘,老百姓最開始是高興的,再也無需去借那利滾利的高利貸了。
然而時至今日,卻有了另外一番景象。
某些官吏為了高額完成政績,演變成了一場鬧劇。
鄰居家李二,小有資產,也是怡然自得。可是官吏頻頻上門,催促他去貸款,李二不想,原因有二。
其一,他有足夠的資產支援生產,無需貸款。
其二,貸款必須是十戶連體,如果其他戶主無法嘗還,便需其他人代為還款,假如九戶人都不能及時還款,那麼李二就要一人承擔所有債務,風險極大。
吾兒,如此以往,除了國庫充盈,老百姓將苦不堪言,必上書告知皇上。
蘇軾拿著父親的書信,去了廖府,而天明也正對著弟弟的書信發呆,兩人把書信一交換,便知道了其中的奧妙。
蘇軾臉色鐵青,憂心忡忡:“當變法成為斂財的手段時,將民不聊生啊。天明,我必須上劄子阻止此行為。”
天明擔心的說:“皇上現在在變法的甜頭上,是否能聽進去我們的建議呢?”
蘇軾斬金截鐵的說:“無論聽與不聽,我們有義務把最底層的真相告訴皇上。朝廷用逼迫的手段,迫使老百姓貸款,比以前的豪紳更可惡啊。
王安石滿腔熱情,不過是紙上談兵,他是否真正瞭解底層是怎麼執行的呢?”